胆囊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2020-07-14

胆囊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这跟胆囊息肉的分类是密切相关的。首先我们要知道胆囊息肉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就是最常见的胆固醇性质的息肉,另外一类就是腺瘤性质的息肉。胆固醇性质的息肉通常跟人体的胆固醇代谢和胆囊的功能密切相关,比如高脂饮食、血脂升高、以及肝脏对胆固醇和血脂代谢的障碍等都会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成分增加,胆固醇会从胆汁里析出,形成胆固醇结晶,这样沉积在胆囊壁上,就形成了我们最常见到的胆固醇性质的息肉。随着胆固醇结晶的增加,逐渐地在胆囊壁积累,息肉就会越来越大。做体检,比如做腹部B超的时候就可以发现这样胆固醇性质的息肉。另一类胆囊息肉就是腺瘤性质的息肉,腺瘤性质的息肉可以认为是胆囊的一种良性的肿瘤性病变,它是由于胆囊上皮细胞的增生而形成的,但是这种增生不是一种恶性肿瘤的无序增生,它仍然是良性的,所以说大家也不用太紧张和焦虑。胆固醇息肉和胆囊腺瘤性息肉有的时候可以合并存在成为混合性息肉,不管是哪一种性质的息肉,它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胆固醇性质的息肉和胆囊腺瘤性息肉,以及混合性的息肉都是胆囊的良性病变,通常都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所以对于这类疾病不需要太紧张,只需要定期复查,当它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要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临床治疗。



胆囊息肉是怎么形成的相关阅读


胆囊小的影响

胆囊小的影响:
  胆囊偏小首先要分析原因,如果本身发育就小,没有任何的病理改变,也就是胆囊的功能是正常的,这种不需要任何治疗。但如果是慢性炎症,或者是长时间的充满型结石,引起胆囊慢性炎症、胆囊缩小,这样胆囊本身已经没有功能,而且时间长了可能会发生胆囊的癌变;
  一旦发生癌变,并不会表现为症状加重,除非比较晚期的胆囊癌影响到胆道,或者黄疸、转移,可能会引起比较严重症状。所以如果胆囊偏小,首先要鉴别是否正常,如果是病理性的慢性炎症导致的缩小,还是建议积极的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胆囊息肉是什么

胆囊息肉是什么:
  胆囊息肉临床上叫做胆囊息肉样变,因为胆囊息肉有不同的类型:
  第一,真性的息肉,就是胆囊壁、胆囊粘膜形成炎性的息肉;
  第二,是腺瘤样的息肉,从胆囊壁上突起一个实性的结构。如果是腺瘤或者是腺肌症、炎性息肉,如果慢慢增大有可能会发生恶变。所以,如果胆囊单发息肉逐渐增大,达到将近一公分左右,就需要积极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早期的胆囊结石是胆囊内的胆固醇成分呈过饱和状态析出,形成胆固醇结晶,它贴附在胆囊壁上,有时可移动;附在胆囊壁上,不能移动。

胆囊息肉症状

胆囊息肉的症状:
  胆囊息肉实际上是胆固醇性的结晶贴附在胆囊壁上,形成这种息肉比较多。一般胆囊息肉是多发性的。如果合并有慢性胆囊炎,它可能会表现为吃饭后上腹胀痛、隐痛,或者不规律性的右上腹不适;有的病人也不觉得疼,但是他会经常呕吐;有的这种胆囊炎还会有右肩背部的放射性疼痛。
  所以,有的患者症状并不是很典型。病人经常表现为胃部不适,即剑突下疼痛,没有特别典型的症状。如果合并胆囊息肉样变,又有比较明显的症状,随着复查动态观察,息肉在不断增大,一般建议病人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或者必要的时候进行手术治疗。

什么是胆囊息肉

什么是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它主要的问题就是胆囊黏膜本身出现了一些异常,导致黏膜向胆囊腔内形成了突起,根据息肉的性质不同可以有胆固醇性息肉、肿瘤性息肉,还有很少数的叫胆囊腺肌瘤,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息肉,理论上讲胆囊息肉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但是从影像学上很难进行特别明确到底是哪一种类型的判断,所以临床上对于胆囊粘膜的突起往往会统一定义成叫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息肉样病变确诊方法

胆囊息肉样病变确诊方法: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人常规需要做B超,通过B超检查就可以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但是要真正的鉴别它是胆固醇性息肉或者是真正的胆囊息肉时,往往需要借助超声造影的检查。
  胆固醇性的息肉,它实际上是胆固醇的结晶,往往不含有血管。在超声造影下看不到有血流通过。而真正的胆囊息肉病变,它是从粘膜上增生的一些结节,往往伴有血流。通过超声造影可以很明确地看到病变是否有血流。如果病变有血流,强烈建议尽快手术。如果病变没有血流,它是胆固醇性息肉的可能性非常大,可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