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治疗荨麻疹

2020-07-14

荨麻疹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与体内组胺及其他炎症递质的释放有关,所以荨麻疹的治疗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抗组胺药,也称为抗过敏药,比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扑尔敏。这些药物对于大部分的荨麻疹患者的治疗都有效,但是大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对于急性荨麻疹的患者而言,服用抗过敏的药时间较短,约一至三周即可。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患者而言,服药时间至少要三个月。人工荨麻疹患者可能需要服用半年甚至更长,所以服药周期患者一定要控制好;第二是因为抗组胺药物种类较多,选择药物时,只要选择的药物能使荨麻疹不发作即可;第三是部分患者使用一般的抗组胺药无法控制病情,这个时候一定要寻找原因,比如是由于感染引起的荨麻疹,就需要控制感染。如果不控制感染、只使用抗过敏药物,诱因没有除掉,病情是不能得到控制的。如果确实找不到病因,在使用一种药物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可以加量服用或者两种药物早晚交替使用。如果在单纯服用抗组胺药物无法控制病情地情况下,可以加用一些第二梯度的药物,比如抑制免疫反应的药物,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等。如果病情很严重,可以使用激素。对于荨麻疹急性发作的患者,可以使用激素立即抑制病情,但是对于慢性荨麻疹,临床上非常反对口服激素。因为慢性荨麻疹是一种长期的疾病,长期口服激素并不能完全抑制病情。用增加剂量或者是增加品种或者是用一些抑制免疫反应的药物,来控制荨麻疹的发作。



如何有效治疗荨麻疹相关阅读


为什么会有荨麻疹

为什么会有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变态反应,又称为急性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红斑、风团样改变,呈反复发作的状态。这种荨麻疹通常是由过敏引起。
  第一个最常见的过敏原和饮食有关,比如某些容易致敏的食物、药物。
  第二是环境因素,比如空气中的花粉、尘螨。还有一种物理性荨麻疹,和情绪激动、紧张、压力,或者是摩擦、搔抓有关,又称为胆碱能性荨麻疹。现在认为荨麻疹的反复发作,主要是和身体免疫力下降有关系,所以患者才会对外界的因素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导致荨麻疹。

荨麻疹的人饮食注意什么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很多荨麻疹的患者都是过敏体质,会对很多的东西过敏,所以建议患者最好做过敏原测试。有荨麻疹的病人一定要远离过敏的东西。常见的引起过敏的食物有牛奶、鸡蛋、海鲜、鱼虾等,还有一些中医称为发物的东西,荨麻疹的病人也要远离,如辣椒花椒、姜、葱、羊肉等都会诱发或加重过敏发作。由于荨麻疹的原因各异,治疗效果也同。除去避免过敏原外,在荨麻疹严重发作时,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或免疫抑制剂。

中医怎么治疗荨麻疹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方法多种多样,中药通过祛风、除湿、活血、止痒来达到对荨麻诊的治疗和控制,其次还可以用针刺或艾灸的方法,在临床当中也通常会采用另外一种叫做刺络拔罐的方法,先用三棱针在皮肤或者是一些穴位上进行点刺,接着拔罐,拔出体内的瘀血。这种方法不需要每天来进行针灸,一周或者是隔一段时间来治疗一次就可以,效果也不错。治疗荨麻疹最重要的是要避免过敏原,其次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如抗组胺类药物、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减少组胺释放的药物、糖皮质激素。

如何改善荨麻疹体质

中医认为荨麻疹体质属于特禀质,这种体质往往有气虚、气郁、血瘀或湿邪停滞,中医是针对这些病因进行治疗,如临床观察发现患者气郁或者湿阻,进行一定的干预跟治疗之后,患者的过敏症状就会明显的减轻,在体质得到改善的时候,小剂量的接触过敏原,就有可能不诱发过敏。过敏即便是被诱发,症状或发作的程度也比较轻,进行适当的治疗之后,病人体质可以得到改善,过敏的症状可以减轻,甚至不发作。治疗荨麻疹最主要的是去除病因、避免诱发因素。

荨麻疹平时注意什么

荨麻疹平时注意什么:
  荨麻疹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是要尽可能地寻找到荨麻疹的病因,这种尤其是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而言,一定要找到导致患者出现荨麻疹的病因。
  第二,是对于一些慢性的,很难找到诱因的荨麻疹患者,一定要注意检查患者身体的状态,尤其是免疫方面的因素。
  第三,是患者要明白,任何一种病,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疾病的存在和人的身体状态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一些不良的精神因素以及情绪因素,就可以诱发患者的荨麻疹。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会影响到患者整个身体的免疫状态,会使得一些慢性荨麻疹的患者,久久不能治愈。除此之外,荨麻疹患者不要单纯去查找过敏原,简单的认为避免过敏原就好,一定不要迷信这种方式。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偏方验方

荨麻疹通用方

散寒祛风,透疹止痒。适用于风寒型荨麻疹。

荨麻疹通用方

疏风散寒。适用于风寒型荨麻疹。

荨麻疹通用方

散风祛湿。适用于荨麻疹风寒暑湿郁于肌肤。

荨麻疹通用方

疏风清热祛湿。适用于荨麻疹风热身痒。

荨麻疹通用方

开腠理,和血止痒。适用于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丹毒等偏于寒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