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

2020-07-14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变薄、固有腺体的减少的一种病理状态。目前考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引起胃黏膜萎缩的主要原因,另外也可能与自身免疫力低下、胃肠蠕动减弱、吸烟等因素有关。
  临床上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因此难以获得确切的发病率。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组织的一个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8000余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中,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者约为17%,经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者高达50%。因此,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且胃镜下诊断和病理诊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治疗方面首先要根除HP,可以用三联或者四联疗法,另外增强胃黏膜的防御功能的同时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可以服用吗丁啉或者莫沙比利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同时也可以服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比如果胶铋胶囊或者硫糖铝混悬液。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相关阅读


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对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来说,比较严重了,常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也称之为癌前病变。常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的饮食起居习惯,精神因素以及家族遗传因素等等。
  一般治疗的话,根据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确定方案,可以通过呼气试验,比如说碳13或者碳14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话,采用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杀菌治疗,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话,对症治疗为主,比如说保护胃黏膜,增加胃动力,抑制胃酸等等。同时要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比如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不能暴饮暴食或者饥过饱,尽量避免油腻,辛辣刺激食物,调整好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帮助。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胃镜。

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炎,通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现象,也有称之为癌前病变。
  怀疑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必须要做胃镜检查。萎缩性胃炎,胃镜底下可以表现为胃黏膜的萎缩,造成白相增多,血管纹的暴露呈花斑样或者是网状血管纹显露,有时胃黏膜呈颗粒状增生,或者呈鹅卵石样。发现这种情况的话,通常需要结合去活检做病理检查,需要确定萎缩以及肠上皮化生的程度,同时也需要做幽门螺杆菌检查,可以取胃黏膜活做检快速尿素酶试验,也可以做碳13或者碳14呼气试验。
  根据检查结果,需要针对性的治疗。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话还是建议杀菌治疗的,比如四联疗法,如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对症治疗就可以。同时一定要注意,定期复查胃镜。

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于腺体的萎缩,胃镜下可以看到粘膜苍白,可见花斑样或者网状血管纹暴露。往往同时有肠上皮化生现象,结合病理可以明确诊断,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的饮食习惯、情绪因素、家族因素等有关系。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很多患者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只是通过胃镜体检才能发现。
  具体的临床表现,可以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比如说上腹痛、腹胀、早饱、恶心等,也可以有胃酸过多现象,比如说嗳气、纳差、反酸等等,也有情绪反应,比如乏力、健忘、焦虑、消瘦等等。经常会出现缺铁性贫血,比如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甚至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恶性贫血而出现肢体麻木、舌炎等等。

萎缩性胃炎症状

萎缩性胃炎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相较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来说,是有点严重的,而且不易根治。由于胃黏膜腺体的萎缩,导致黏膜变薄,胃镜底下可以表现为黏膜苍白,黏膜下可以看到网状血管纹透露,可以有局部的充血水肿,常常伴有肠化生现象。具体症状因人而异,有很多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只是通过胃镜检查发现有萎缩性胃炎。
  具体症状可以由上腹部隐痛胀气,嗳气,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可以有反酸烧心等等,病程久的话可以有贫血现象。一般来说出现萎缩性胃炎的话,都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尤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话,及时的根治幽门螺杆菌能够减慢病程进展,甚至仍部分扭转萎缩现象。同时中医中药根据辨证论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也有比较好的疗效。同时,也要注意平时的饮食习惯。

慢性萎缩性胃炎严不严重

慢性萎缩性胃炎严不严重:
  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对于浅表性胃炎来说,它是比较严重的。但是萎缩性胃炎里边又分很多种。有的只是普通的萎缩,不伴有肠上皮的化生或者是不伴有异型增生,这种情况还是比较轻的一种病变。如果伴有肠上皮的化生,或者是进一步伴有异型增生。这个时候就要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
  因为异型增生是目前普遍公认的一种胃癌癌前病变。它是向胃癌发展的一个前期病变,需要高度重视,定期复查。如果严重的时候需要内镜下进行病变黏膜切除。所以萎缩性胃炎的严重情况要根据它的病变程度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