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动血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湿热动血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多因湿热之邪侵袭人体,上蒸络脉;下侵肠道,血络受伤;犯于下焦,胞络损伤;或饮酒过度,嗜食辛辣厚味,酿成湿热,湿热蕴结肠胃,灼伤血络,迫血妄行所致的病证。临床表现为出血鲜红,或紫暗,或皮肤出现青紫斑块,或咳血,或吐血,或衄血,或便血、尿血,出血量多,伴有发热,头痛,头蒙,胸闷龈肿,心烦失眠,尿赤便秘,舌红菖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常见于毒蕈中毒等疾病中。

病因

多因湿热之邪侵袭人体,上蒸络脉;下侵肠道,血络受伤;犯于下焦,胞络损伤;或饮酒过度,嗜食辛辣厚味,酿成湿热,湿热蕴结肠胃,灼伤血络,迫血妄行所致。

临床表现

出血鲜红,或紫暗,或皮肤出现青紫斑块,或咳血,或吐血,或衄血,或便血、尿血,出血量多,伴有发热,头痛,头蒙,胸闷龈肿,心烦失眠,尿赤便秘,舌红菖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常用中药

黄连黄芩、生地、木通、竹叶、川军、甘草等。

常见病

毒蕈中毒

症见恶心呕吐,腹泻,黄疸,尿色深等。治宜凉血解毒,清热祛湿。方选茵陈蒿汤(《伤寒论》)、犀角地黄汤(《备急干金要方》)加减。

预防调护

1、立即用压舌板或棉签刺激咽喉部以催吐。

2、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神志状态、瞳孔大小及呼吸、血压、心率、出入量等。

3、注意营养及液体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