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极生风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小儿热极生风证,中医病证名。指外感温热病中以高热动风为主的证候,临床表现以壮热,头痛,四肢抽掣,筋脉拘急,项背强直,目睛上视,牙关紧急,口渴欲饮,便秘溲赤,舌质红绛,苔黄,脉数,指纹粗紫浮露,过风关等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感冒,乳蛾,痄腮,烂喉痧,急惊风等疾病中。西医学中的高热惊厥病程中可见本证。

病因

因感受外邪,郁而化热,热扰肝经,肝风内动所致。

临床表现

壮热,头痛,四肢抽掣,筋脉拘急,项背强直,目睛上视,牙关紧急,口渴欲饮,便秘溲赤,舌质红绛,苔黄,脉数,指纹粗紫浮露,过风关。

症情分析

风寒、风热等外邪侵袭,郁而化热,热扰机体,见壮热,头痛,口渴欲饮,便秘溲赤;热扰肝经,肝风内动,见四肢抽掣,筋脉拘急,项背强直,目睛上视,牙关紧急;舌质红绛,苔黄,脉数,指纹粗紫浮露,过风关均为热极之征。

常用中药

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知母、生石膏、粳米、甘草。

针灸疗法

1、惊风症状出现时,需要及时紧急处理,先以指掐人中、合谷穴。或用针刺,主人中、合谷、百会。配穴:十宜、涌泉、内关等。每选1-3穴,强刺激,不留针。耳针治疗,取穴神门、皮质下,强刺激,不留针。牙关紧闭者加下关、颊车,高热者加曲池、大椎、十宜放血;痰鸣者加丰隆。

2、惊风欲作之时可拿大墩穴,或鞋带穴对拿。惊风发作时,若身向前屈,即将委中穴下掐住;若身向后仰时,即将膝上鬼眼穴向下掐住。

其它疗法

1、外敷药物

地龙捣烂如泥,加入蜂蜜或白糖,盖贴囟门,可缓解痉挛。

2、取嚏疗法

取嚏方法具有开肺气、举中气、止惊开窍的功效。常用药未有搐鼻散(细辛、皂角,半夏)、通关散(细辛、皂角、薄荷、雄黄)。

3、灌肠疗法

在热毒内闭、腑气不通之时,用中药煎汁进行保留灌肠,此法应在惊风发作前或后进行,常用方药和方法如下:以生大黄为主,便秘甚者可加芒硝,配伍清热解毒药,如二花、连翘、蒲公英板蓝根鱼腥草等,或甘寒清热药,如生石膏、寒水石等,每取3-5味,用量为口服量之2-3倍,水煎取汁100-200ml,保留灌肠20-30分钟,每日1次,用药后以患儿每日排稀大便3-4次为宜,连用2-3天。

常见病

1、急惊风

多起病急,壮热,烦躁,面红,唇赤,痰壅气促,牙关紧急,大便秘结。此证多因内热素盛,复感受外邪,形成内外皆热,热极而风动。治宜表里双解法,方用凉膈散(《和剂局方》)。

2、感冒

感受风寒者,高热,恶寒,头痛,口噤,腰背反张,手足搐搦,眼目斜视,舌苔白,脉浮紧数。此证多见于疾病之初起,按伤寒痉病治疗,方选栝蒌桂枝汤(《金匮要略》)。感受风热者,高热,微恶风寒,或不恶寒,面红目赤,气粗似喘,烦躁易惊,舌质红,苔黄白相兼,脉疾,同时可见搐搦诸症。可用辛凉解表清热佐熄风止痉之品,方用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天麻钩藤、羚羊角粉。

3、乳蛾

其必见咽喉肿痛,壮热不解,甚则呼吸不畅。宜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方用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合桔梗汤(《伤寒论》)。

4、痄腮

还可见两腮红肿疼痛,此由疫毒之邪所致。此病证非大清热毒不能退热止痉,可选用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治疗。

5、烂喉痧

可见咽喉焮红肿痛,身现痧疹,乃因癌毒所致,非清瘟败毒不能治此病证,可选用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治疔。

预防调护

1、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刺激。

2、防止病儿身体受伤,惊搐时,切勿把持手足,强行牵拉,以避免因扭伤筋骨而导致瘫痪或强直等后遗症。应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以防止咬伤舌头,若已咬紧牙关时,不可强行插入。

3、应及时吸去咽喉部痰涎,保持气道通畅,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将痰涎及呕吐物吸入气道而致窒息。

4、保持环境空气新鲜,必要时可子氧气吸入。

5、保持环境温度不宜过高,可地面洒水,电扇扇风,有条件者予空调调节室温。

转归预后

本证若失治,容易形成抽搐不止,神志昏迷不醒的闭证,务必注意。

小儿热极生风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乡间郎中

小儿热极生风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小儿热极生风证,中医病证名。指外感温热病中以高热动风为主的证候,临床表现以壮热,头痛,四肢抽掣,筋脉拘急,项背强直,目睛上视,牙关紧急,口渴欲饮,便秘溲赤,舌质红绛,苔黄,脉数,指纹粗紫浮露,过风关等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感冒,乳蛾,痄腮,烂喉痧,急惊风等疾病中。西医学中的高热惊厥病程中可见本证。

病因

因感受外邪,郁而化热,热扰肝经,肝风内动所致。

临床表现

壮热,头痛,四肢抽掣,筋脉拘急,项背强直,目睛上视,牙关紧急,口渴欲饮,便秘溲赤,舌质红绛,苔黄,脉数,指纹粗紫浮露,过风关。

症情分析

风寒、风热等外邪侵袭,郁而化热,热扰机体,见壮热,头痛,口渴欲饮,便秘溲赤;热扰肝经,肝风内动,见四肢抽掣,筋脉拘急,项背强直,目睛上视,牙关紧急;舌质红绛,苔黄,脉数,指纹粗紫浮露,过风关均为热极之征。

常用中药

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知母、生石膏、粳米、甘草。

针灸疗法

1、惊风症状出现时,需要及时紧急处理,先以指掐人中、合谷穴。或用针刺,主人中、合谷、百会。配穴:十宜、涌泉、内关等。每选1-3穴,强刺激,不留针。耳针治疗,取穴神门、皮质下,强刺激,不留针。牙关紧闭者加下关、颊车,高热者加曲池、大椎、十宜放血;痰鸣者加丰隆。

2、惊风欲作之时可拿大墩穴,或鞋带穴对拿。惊风发作时,若身向前屈,即将委中穴下掐住;若身向后仰时,即将膝上鬼眼穴向下掐住。

其它疗法

1、外敷药物

地龙捣烂如泥,加入蜂蜜或白糖,盖贴囟门,可缓解痉挛。

2、取嚏疗法

取嚏方法具有开肺气、举中气、止惊开窍的功效。常用药未有搐鼻散(细辛、皂角,半夏)、通关散(细辛、皂角、薄荷、雄黄)。

3、灌肠疗法

在热毒内闭、腑气不通之时,用中药煎汁进行保留灌肠,此法应在惊风发作前或后进行,常用方药和方法如下:以生大黄为主,便秘甚者可加芒硝,配伍清热解毒药,如二花、连翘、蒲公英板蓝根鱼腥草等,或甘寒清热药,如生石膏、寒水石等,每取3-5味,用量为口服量之2-3倍,水煎取汁100-200ml,保留灌肠20-30分钟,每日1次,用药后以患儿每日排稀大便3-4次为宜,连用2-3天。

常见病

1、急惊风

多起病急,壮热,烦躁,面红,唇赤,痰壅气促,牙关紧急,大便秘结。此证多因内热素盛,复感受外邪,形成内外皆热,热极而风动。治宜表里双解法,方用凉膈散(《和剂局方》)。

2、感冒

感受风寒者,高热,恶寒,头痛,口噤,腰背反张,手足搐搦,眼目斜视,舌苔白,脉浮紧数。此证多见于疾病之初起,按伤寒痉病治疗,方选栝蒌桂枝汤(《金匮要略》)。感受风热者,高热,微恶风寒,或不恶寒,面红目赤,气粗似喘,烦躁易惊,舌质红,苔黄白相兼,脉疾,同时可见搐搦诸症。可用辛凉解表清热佐熄风止痉之品,方用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天麻钩藤、羚羊角粉。

3、乳蛾

其必见咽喉肿痛,壮热不解,甚则呼吸不畅。宜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方用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合桔梗汤(《伤寒论》)。

4、痄腮

还可见两腮红肿疼痛,此由疫毒之邪所致。此病证非大清热毒不能退热止痉,可选用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治疗。

5、烂喉痧

可见咽喉焮红肿痛,身现痧疹,乃因癌毒所致,非清瘟败毒不能治此病证,可选用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治疔。

预防调护

1、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刺激。

2、防止病儿身体受伤,惊搐时,切勿把持手足,强行牵拉,以避免因扭伤筋骨而导致瘫痪或强直等后遗症。应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以防止咬伤舌头,若已咬紧牙关时,不可强行插入。

3、应及时吸去咽喉部痰涎,保持气道通畅,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将痰涎及呕吐物吸入气道而致窒息。

4、保持环境空气新鲜,必要时可子氧气吸入。

5、保持环境温度不宜过高,可地面洒水,电扇扇风,有条件者予空调调节室温。

转归预后

本证若失治,容易形成抽搐不止,神志昏迷不醒的闭证,务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