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扰胸膈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热扰胸膈证,中医病证名。是指邪热扰于胸隔,以胸中烦热、懊侬,躁扰不宁,口渴,咳嗽吐黄痰,舌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外感热病,虚烦等疾病中。西医学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及小儿急惊风等疾病病的初期或后期阶段中可见本证。

病因

外感病表证已解,邪热人里,扰于胸膈气分,热郁不达;或发汗吐下后;或大病瘥后劳复,余热逗留胸膈所致。

临床表现

身热,心烦懊侬,起卧不安,欲呕不得呕,或虚烦不得眠,舌苔微黄,脉数。

常用中药

栀子淡豆豉

针灸疗法

针刺取穴大椎,曲池,关冲。针刺泻法,每日1-2次。

常见病

1、外感热证

外感病表证已解,邪热入里,扰于胸膈气分,热郁不达;或发汗吐下;或大病瘥后劳复,余热逗留胸膈所出现的证候。邪在上焦,故见心烦懊怵,起卧不安,欲呕不得呕,身热,舌微黄,寸脉盛。治宜清宣透热,达邪外出,方选栀子豉汤(《伤寒论》)。

2、虚烦

经发汗吐下后,正气受损,余邪内扰胸膈,症见虚烦不得眠,甚则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或兼少气呕吐,则属虚烦。治宜清热除烦,仍用栀子豉汤加减。如热病瘗后,气血尚虚,余热未尽,过分劳累,又复发热,气机失宣,症见身热,心中懊侬,虚烦,胸中满闷,治宜泄热除烦,行气宽胸,方选枳实栀子豉汤(《伤寒论》)。

转归预后

本证的病机为邪热郁阻胸膈气分,常易内传阳明演变为壮热、烦渴、大汗出、脉洪大等阳明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