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暑热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感受暑热病邪而引起的急性热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生于夏暑当令之时。临床表现为高热,汗多,口渴,心烦不安,头痛头晕,神疲体倦,胸脘疲闷,呕恶泄泻,小便短黄,脉濡数。常见于中暑、疟疾、发热、产褥中暑等疾病中。

病因

感受暑热病邪所致。

临床表现

高热,汗多,口渴,心烦不安,头痛头晕,神疲体倦,胸脘疲闷,呕恶泄泻,小便短黄,脉濡数。

症情分析

暑热内炽,蒸腾于外,则高热;热邪内扰于心,则心烦不安;热邪上蒸头目,则头痛头晕;暑热内蒸,迫津外泄,则汗出多而口渴;暑热耗气伤阴,故神疲体倦;暑夹湿邪,湿热熏蒸,则见胸脘疲闷,呕恶泄泻,小便短黄等;脉濡数,为暑湿内蕴之象。

常用中药

荷叶边、鲜银花、西瓜翠衣、鲜扁豆花、丝瓜皮、鲜竹叶心。

针灸疗法

主穴取曲池、合谷,中暑轻症配内关、大椎,中暑重症配水沟、十宣、委中(点刺放血),惊风配水沟、百会、筋缩。手法针刺泻法,曲池可点刺放血。

常见病

1、中暑

症见壮热,烦躁,头痛,头晕,口渴多饮,汗多,体倦,面赤气粗,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洪大。治宜祛暑清热,方用白虎汤

2、疟疾

症见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疼痛,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解表,和解截疟,方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3、发热

症见高热烦躁,甚或神昏,面红目赤,无汗,伴恶心,呕吐,胸闷,舌红或绛紫,苔黄干,脉沉数。治宜清热透暑,方用王氏清暑益气汤。

4、产褥中暑

症见产后头痛头晕,恶热心烦,面红气粗,口燥渴饮,汗多,舌红少津,脉大而芤。治宜益气生津泄热,方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暑热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乡间郎中

暑热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暑热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感受暑热病邪而引起的急性热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生于夏暑当令之时。临床表现为高热,汗多,口渴,心烦不安,头痛头晕,神疲体倦,胸脘疲闷,呕恶泄泻,小便短黄,脉濡数。常见于中暑、疟疾、发热、产褥中暑等疾病中。

病因

感受暑热病邪所致。

临床表现

高热,汗多,口渴,心烦不安,头痛头晕,神疲体倦,胸脘疲闷,呕恶泄泻,小便短黄,脉濡数。

症情分析

暑热内炽,蒸腾于外,则高热;热邪内扰于心,则心烦不安;热邪上蒸头目,则头痛头晕;暑热内蒸,迫津外泄,则汗出多而口渴;暑热耗气伤阴,故神疲体倦;暑夹湿邪,湿热熏蒸,则见胸脘疲闷,呕恶泄泻,小便短黄等;脉濡数,为暑湿内蕴之象。

常用中药

荷叶边、鲜银花、西瓜翠衣、鲜扁豆花、丝瓜皮、鲜竹叶心。

针灸疗法

主穴取曲池、合谷,中暑轻症配内关、大椎,中暑重症配水沟、十宣、委中(点刺放血),惊风配水沟、百会、筋缩。手法针刺泻法,曲池可点刺放血。

常见病

1、中暑

症见壮热,烦躁,头痛,头晕,口渴多饮,汗多,体倦,面赤气粗,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洪大。治宜祛暑清热,方用白虎汤

2、疟疾

症见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疼痛,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解表,和解截疟,方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3、发热

症见高热烦躁,甚或神昏,面红目赤,无汗,伴恶心,呕吐,胸闷,舌红或绛紫,苔黄干,脉沉数。治宜清热透暑,方用王氏清暑益气汤。

4、产褥中暑

症见产后头痛头晕,恶热心烦,面红气粗,口燥渴饮,汗多,舌红少津,脉大而芤。治宜益气生津泄热,方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