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厥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9

热厥证,中医病证名。是指伤寒厥阴病,热盛以内,阳气不能达于外,出现以身热、,烦渴,手足厥冷为主症的证候。常见于伤寒病、温病(如风温、暑温等病中)。

病因

外感六淫,如寒邪或风寒之邪,所谓“六气之邪,皆从火化”。然最常见者,是由温热病邪引起。

病机

是指阳气郁闭于里不能外达,致使手足逆冷的一种证候。

临床表现

以手足逆冷,面红目赤,周身及胸腹灼热,口渴喜冷饮,扬手踯足,烦而不得眠,尿短赤,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滑而数为主要临床表现。

常用中药

石膏知母山药,元参,银花,连翘麦冬、竹叶等。

针灸疗法

取穴曲池、合谷、内关、手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用泻法,强刺激,每次15-30分钟,每日2次。手足厥冷甚者加少冲、少泽、中冲、涌泉;热盛神昏者加刺人中、十宣,强刺激。还可在十宣用三棱针放血。

常见证型

一、闭证

1、阳闭

神志不清,牙关紧急,气壅息粗,两手握固,目开直视,二便闭实,面红目赤,唇焦口燥,舌红苔黄,脉弦滑而数,治宜辛凉开窍,方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

2、阴闭

神志不清,牙关紧急,气壅息粗,两手握固,目开直视,二便闭实,面白唇青,痰涎壅盛,舌淡苔白腻,脉沉滑,治宜辛温开窍,方用苏合香丸(《和剂局方》)或玉枢丹(《片玉心书》)。

二、脱证

1、阴脱

高热肢厥,眼合口开,手撒遗尿,鼻息微弱,颧红唇赤,肌肤热,舌红少津,脉细无力,治宜益气救阴,方用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2、阳脱

高热肢厥,眼合口开,手撒遗尿,鼻息微弱,额出冷汗,肤冷,舌淡白,脉微欲绝,治宜回阳固脱,方用参附汤(《妇人良方》)。

常见病

1、伤寒病

临床上多见手足逆冷,烦躁,腹满,拒按,潮热谵语,大便燥结或热结旁流,甚则独语或昏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直视微喘,心中懊侬而烦,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发汗多,汗后而腹满。系伤寒病由表入里,化热,热邪深伏,阳气闭遏不能外达。分为无形之邪或有形之邪,若为单纯阳明经证无形热邪,方用清泻之剂白虎汤即可;而有形实热,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温病

临床上发病急速,初期即见热象偏盛,且极易化燥伤阴而致厥逆,热深厥深,四肢逆冷,面垢齿燥,二便不通,或泻不爽。治宜清营开窍,清热解毒,可先于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之属。(《和剂局方》)。本证多见于温病后期,阳热极盛,“温邪上受,逆传心包”不但可形成神昏肢厥,而且热极生风,肝风内动,而成惊搐,尤其小儿素体阳盛,上述证候更为常见,且病情危重。治宜清热熄风,可先用至宝丹灌服,后用羚角钩藤汤化裁(《通俗伤寒论》)。

预防调护

1、本证甚为危重,一般宜住院治疗。病房宜安静。若因烈日曝晒,突受暑邪引发者,应将患者迅速移至阴凉通风之处。

2、病者一般宜采取平卧位,解开衣领,头部稍低。若神识不清,或有呕吐,喉中有痰鸣者,头部宜偏向一侧,以利痰涎排出。

3、若热极动风,牙关紧闭者,要注意防止损伤舌体。

4、若病者高热不退,宜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干净。

5、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随时注意体温、神识、血压、脉搏的变化。

6、病人饮食宜清淡,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以养液为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