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郁痰扰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9

胆郁痰扰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痰浊内扰,胆郁失宣,以烦躁不宁,胆怯易惊,失眠多梦,胸胁胀闷,善太息,眩晕,恶心欲呕,吐痰涎,苔白腻,脉弦缓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多见于肥胖之人,尤以性情急躁、多愁善感者更易罹患本证。常见于眩晕、不寐、气郁等疾病中。西医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内耳性眩晕、高血压、癫痫等疾病中可见本证。

病因

本证多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灼津为痰,痰热互结,内扰心神,胆气不宁,心神不安所致。

临床表现

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胸胁闷胀,善太息,头晕目眩,口苦,呕恶,吐痰涏,舌淡红或红,苔白腻或黄滑,脉弦缓或弦数。

症情分析

痰浊内蘊,胆气不宁,失于决断,则胆怯易惊,睡眠易醒;胆失疏泄,经气不畅,则胸胁闷胀,善太息;痰热内扰心神,神不守舍,则烦躁不安,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痰热循经上扰,则头晕目眩;胆气犯胃,胃失和降,则泛恶欲呕;热迫胆气上溢,则口苦;舌淡红,苔白膩,脉弦缓,为痰浊内蕴的表现;若舌红,苔黄滑,脉弦数,则为痰热内蕴之征。

常用中药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等。

针灸疗法

1、针刺

取心俞、丰隆、阳陵泉、内关、期门、日月、神门、风池、风府,每次选3-5穴,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

2、推拿

揉按百会、太阳、风池、风府、睛明、迎香穴,每穴揉按3分钟,每日1次。

常见病

1、眩晕

因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引动肝阳所致,虽以头晕目眩为主症,然因胆经郁热,痰浊内阻,故常兼见口苦,呕恶胸闷,右胁不舒,纳呆,夜寐多梦等,治宜清热化痰,平肝潜阳,方用温胆汤(《千金方》)酌加天麻钩藤之类。

2、不寐

因情志内伤,胆失疏泄,郁而化热,气郁痰生,痰热内扰,心神不宁所致,以烦躁,不寐,多梦,易惊为其症状特点,兼有口苦咽干,小溲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表现,治宜清热化痰,养心安神,方用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酌加远志、枣仁之属。

3、郁证

以气机郁滞痰涏结聚为其主要病机,故常见咽中不适,似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胸闷胁痛,苔薄而腻,脉弦滑,治应清热化痰,调气解郁,方用温胆汤酌加荔枝核柿蒂等品。

预防调护

1、忌食荤腥油腻生冷及辛辣食物,禁烟酒。体质肥胖者,应控制饮食,少食盐。

2、宜清淡饮食,多食蔬菜、水果、豆类等。做到饮食有节,不可过量。

3、做好思想工作,消除各种精神负担,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疾病发作时要卧床休息,闭目养神,病情缓解后,方可活动。

4、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室内光线不宜太强,让病人充分休息。

转归预后

本证证如痰热得不到及时清解,郁而化火,容易导致痰火扰心之证,从而出现狂躁病;痰热不解,阻于络脉,出现胁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