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血燥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5

阴虚血燥证,中医病证名。是指阴液亏虚,津血被耗,以头晕目眩,口干咽燥,皮肤干涩,瘙痒,毛发不荣,午后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痿病、便秘、噎膈、耳鸣耳聋、燥病等疾病中。

病因

多因外感热邪,日久伤阴,或年老体虚,或纵欲过度所致。

病机

多素来肾虚,或因房室太过,乘醉人房,精损难复,或因劳役太过,罢极之本伤,或热病伤阴耗血,阴精亏损,筋脉失其营养而发病,尤以温热病之后期,最易灼阴动血,而常发为此证。

临床表现

头晕目眩,口干咽燥,皮肤干涩,瘙痒,毛发不荣,午后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常用中药

玄参麦冬、细生地等。

常见病

1、痿病

多因素体肾虚,或因房室太过,乘醉入房,精损难复,或因劳役太过,罢极之本伤,肝肾亏虚,精血不能濡养筋骨经脉,渐成痿病,临床起病缓慢,腰背痿软,下肢无力,不能久立,目眩发落,咽干耳鸣,甚者步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补益肝肾,滋阴养血,方用虎潜丸(《丹溪心法》)。

2、便秘

多因病后,产后以及年老体衰之人,津枯血虚,真阴一亏,则肠道失润而更行干槁,症见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大便秘结如羊矢,心悸,口干唇燥,心烦少寐,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脉细涩,治宜滋阴养血,润燥通便,方用尊生润肠丸(《沈氏尊生书》)和增液汤(《温病条辨》)。

3、噎膈

多为年老体虚,或色欲太过,阴血虚竭,诸脏受累,肾精亏耗,脾胃化源告竭,阴伤血燥,食管失养,干涩苦涩而发此病。或热毒之邪伤阴耗血,食管失于濡润,亦可发病;气临床表现为吞咽梗涩而痛,食物难入,食下复出,水可下入,胸背灼痛,形体消瘦,肌肤枯燥,口咽干燥,脘中灼热,欲饮凉水,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红而干,或有裂纹,脉弦细数,治宜滋阴养血,泄热散结,方用启膈散(《医学心悟》)。

4、耳聋耳鸣

多为素体不足,精血亏少,或恣情纵欲,致使肾精而主髓,肾精充沛,髓海而濡,则听觉正常,若肾精亏耗,阴虚血燥,髓海空虚,不能上濡清窍而发耳鸣耳聋,临床表现耳鸣、耳聋,面色无华,口干渴,肌肤干燥,头晕目眩,腰酸遗精,舌红,脉弦细,治宜益肾养血,方用耳聋左慈丸(《小儿药证直诀》)和四物汤(《和剂局方》)。

5、燥病

多为素体阴虚,或久病阴虚血燥,或感染邪毒而致津液生化不足,或伤阴耗血,清窍关节失养所致。症见两目干涩,少泪,鼻燥或鼻衄,干咳少痰或咯血,咽干喉痒,口渴欲饮,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关节肿痛,舌干少津,苔薄黄,脉浮缓,治宜滋阴清热,养血润燥,方用增液汤(《温病条辨》)和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