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脾气虚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5

心脾气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心脾两脏气虚,以心悸,神疲,头晕,健忘,食少,腹胀,便澹,舌淡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瘿气等疾病中。

病因

体质素弱,或饮食失节,或劳倦思虑过度。

病机

心主血,肝藏血,脾能统摄于血,脾气损伤,脾为心之子,脾气既虚,则赖心气以自救,久则心气亦伤,致使心脾气虚,统摄无权,月经提前,或衄血;心气虚则心悸,夜寐不宁;脾气虚,则神疲肢倦,气短懒言,纳少便溏。舌淡,脉细为心脾气虚之象。

临床表现

心悸,神疲,头晕,健忘,食少,腹胀,便澹,舌淡脉弱。

常见病

1、鼻衄

临床表现为鼻衄,或兼齿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晄白,头晕,耳鸣,心悸,夜寐不宁,舌质淡,脉细无力。治宜补气摄血。方用归脾汤加减。

2、月经先期

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提前,或经血量多,舌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脾益气,摄血调经。方用补脾益气汤或归脾汤。

3、儿童多动症

症见神思涣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或虚胖,多动二不暴躁,言语冒失,做事有头无尾,睡眠不熟,记忆力差,伴自汗盗汗,偏食纳少,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治益养心安神,健脾益气。方用归脾汤合甘草小麦大枣汤加减。

预防调护

1、节饮食。不宜过食肥甘厚腻、生冷寒凉、辛烈之品。

2、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

3、适劳逸。经期不适宜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伤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