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防风

黄芪

黄芪图片

防风

防风图片

单用功效作用

黄芪又名黄耆,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和内蒙黄芪A.mongholicus Bge.的根。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本品质轻皮黄肉白,质轻升浮,入表实卫,色黄入脾,色白入肺,为升阳补气之圣药。生品入药,具有升发之性,既能升阳举陷,用于治疗中气不足、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以及其他内脏下垂诸症;又能温分肉、实腠理、补肺气、泻阴火,用于治疗体弱表虚,自汗盗汗,或者经常反复感冒,以及消渴(类似糖尿病)诸症。炙品入药,可补中气、益元气、温三焦、壮脾阳、利水消肿、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用于治疗气虚衰弱、体倦乏力、语音低微、短气食少、便溏腹泻等症;又治气虚脾弱、水不化气,以致身面水肿、小便不利等症;还治气血不足、阳气衰微,以致疮疡日久、内陷不起,或疮疡溃烂、脓稀、久久不愈之症,疹内陷诸症。黄芪与地龙为对,治疗慢性肾炎,有消除尿蛋白之功。防风。

黄芪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

更多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用法用量:5~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解热、镇静、...

更多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配伍功能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防风祛风解表,胜湿解痉,止泻止血。黄芪甘温补气固表扶正,防风辛散祛风解表驱邪。二药伍用,防风辛散温通,可载黄芪补气之功达于周身,黄芪得防风疏散之力而不恋邪,防风得黄芪之固表而不散泄。二药参合,散中寓补,补中兼疏,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固表止汗。

主治

①表虚自汗,四肢酸楚等症;②虚人易患的感冒诸症;③小儿脱肛。

常用量

黄芪10〜15克;防风6〜10克。

相关经验

黄芪、防风伍用,选自《王旭高医书六种》玉屏风散。治气虚表弱,自汗不止者;风邪久留而不散者亦宜。李东垣曰:“黄芪得防风而功益大,乃相畏而相使也。”王晋三《古方选注》曰:“黄芪性钝,防风性利。钝者受利者之制耳。惟其受制,乃随防风周卫于身,而固护表气耳。”防风、黄芪各等份,《医宗金鉴》谓之防风黄芪汤。治中风不能言,脉迟而弱者。柯琴曰:“夫风者,百病之长也。邪风之至,急如风雨,善治者治皮毛,故以防风以驱表邪。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用黄芪以鼓舞正气。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者,一攻一补,相须相得之义也。”黄芪合防风能固卫疏表,所谓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二药合用,功在防御外邪之入侵。古人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驱之,而患无以御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留连,终无期矣。”近人谓,黄芪含有“干扰素”,能增强人体抵抗力,防御外邪感染,此正是前人所述的黄芷合防风之功效。曾用玉屏风散治一妇人恶风,夏日常以巾裹首,身着夹衣,冬日重絮不敢见风,药十数剂而愈。也常用来治疗经常感冒的患者,以及患风疹块(荨麻疹)非发作时投之,用于扶正,减少发作,减轻症状,巩固疗效。黄芪120克、防风3克,王清任命名为黄芪防风汤,用于治疗脱肛,不论十年八年者均可。盖黄芪补气固脱,升阳举陷,则肛门可收;然肠风不除,病亦难愈,故以防风散大肠之风,则无后顾之忧矣。

相关方剂

黄芪防风饮子

清热泻火,明目祛翳。

健脾渗湿汤

补气行水,健脾渗湿,温阳化气。

舒筋保安散

益气血,壮筋骨,祛风湿,通经络。

升阳益胃汤

健脾祛湿,升发阳气。

玉屏风口服液

益气,固表,止汗。

相关偏方验方

黄芪赤风汤

脑炎、脑膜炎后遗症。

黄芪汤

自汗、盗汗。

除风汤

小儿全身风疹。

玉乳丹

解颅囟陷。

止痒洗剂

疥疮,脚气,脓疱病,银屑病。

相关茶方

玉屏风茶

疏风固表,适用于过敏引起的风疹、皮肤痒、鼻塞、鼻子发痒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