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桂枝

白芍

白芍图片

桂枝

桂枝图片

单用功效作用

白芍。桂枝。

白芍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6~15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

更多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用法用量:3~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

更多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配伍功能

白芍酸收,和营敛阴,桂枝辛散,和营解肌。二药伍用,发汗之中寓有敛汗之意,和营之内有调卫之力。白芍养血敛阴而不滞邪,桂枝和营解肌而不伤阴。二药相合,一收一散,开阖相济,一寒一温,一阴一阳,相互制约,而收调营卫、和气血、启发心阳、益阳止汗之功。桂枝色赤,入于血分,可通血脉;白芍善走阴分,能益阴护里,缓急止痛。桂枝又能振奋脾阳,白芍又善养胃阴。二者相合,一阴一阳,共奏通调血脉、缓急止痛、振奋中阳、调整脾胃功能。祝谌予老师说:“桂枝汤外能治太阳表证,调和营卫,内能健脾和胃,实有发汗不伤正,止汗不留邪,强壮脾胃功能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内含有桂皮油,可促进唾液、胃液的分泌,以助消化水谷;白芍能抑制胃液分泌。二药参合,一促进,一抑制,相反相成,调理脾胃,扶正强壮之功益彰。

主治

①外感风寒表虚之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鸣干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②自汗、盗汗、失眠,证属营卫不和、恶风怕冷、脊背发凉,或有躁汗,平素易于感冒者,或心血不足,脾肺虚弱使然者;③胸痹、胸痛,证属心阳不振、经气不和、气血不调者;④腹痛,证属气血不调、虚寒性腹痛(类似肠痉挛)、结核性腹膜炎、腹痛不止者可用;⑤四肢酸楚、疼痛、麻木,证属气血不调者;⑥脉管炎;⑦妊娠恶阻,表现为畏寒、纳少、乏力、恶心呕吐、尺脉小弱者;⑧慢性泻痢。

常用量

白芍10〜15克;桂枝6〜10克。同炒。

相关经验

桂枝、白芍伍用,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桂枝汤。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鸣干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伤寒论》云:“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又云:“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医宗金鉴》云:“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解肌发汗,调和营卫第一方也。”施师临证处方时,习惯以川桂枝、杭白芍同炒并书。善治营卫不和,时有躁汗,表虚寒证不解者。若治四肢麻木、酸楚、关节疼痛者,易桂枝为桂枝木,但用量宜大,15?30克均可。若寒甚四肢发凉者,也可酌加制附片,其效更著。杭白芍、川桂枝治病范围甚广,盖桂枝汤证得之重在调和营卫,解肌祛风;又因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故内症得之,尚有调和气血、燮理阴阳之功。调和营卫,二药的用量以二者各半为宜。治疗慢性泻痢之奥妙,张石顽云:“芍药能于土中泻木,为泻痢必用之药,然须兼桂用之,方得敛中寓散之意”。

相关方剂

乙肝益气解郁颗粒

益气化湿,疏肝解郁。

小青龙合剂

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小建中颗粒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温经汤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温阳通痹汤

温阳通痹,祛寒化湿。

相关偏方验方

加味桂枝汤

阑尾炎(包括急性、慢性阑尾炎及有包块脓肿者)。

许氏通腑验方

肠梗阻属寒邪内结,腑气不通者。

加味四物汤

肩关节周围炎。

加味桂枝新加汤

肩关节周围炎,症属气血两虚,经脉失养者,症见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夜间尤甚,甚则不能入睡者。

补肝益肾汤

肩关节周围炎。

相关茶方

桂枝茶

固表止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