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白血病能活多久,换句话说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有多长,如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是可以长期生存的,但是必须在经过检查之后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进行针对性治疗,才可确定生存几率,另外,白血病是个肿瘤性的疾病,不具有传染性,患者家属可以放心照顾。
在生活中导致儿童流鼻血的原因有很多,发生流鼻血可以先去耳鼻喉科,检查是否是鼻部有问题。有时儿童会用手抠鼻子,导致脆弱的鼻黏膜受伤、出血。也会和孩子饮食,生活习惯有关,作息不正常,喝水少很容易导致鼻部受伤破裂。也可通过查血常规确诊具体病症。
白血病的危害有哪些:
白血病患者在确诊白血病之后一定要积极进行治疗,因为白血病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首先白血病会造成人体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导致人体正常的血细胞降低,表现为正常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的减少。
白细胞减少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人体会很容易发生感染,比如出现肺炎、肛周感染;红细胞的减少会导致机体缺氧,出现贫血症状;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各种出血症状,比如尿血、便血等。白血病细胞可以通过外周血侵润到人体的各个脏器,比如可以侵润到淋巴结、肝、脾和大脑等部位,导致一些相关病变,比如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如果病情继续恶化,一些身体器官就会出现功能减弱或是衰竭,严重的会引起死亡。白血病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防止危及生命。
白细胞高是什么原因:
白细胞是血细胞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免疫的作用。白细胞一般分为五类,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白细胞值有正常的范围,超出范围一般提示有疾病发生。白细胞高的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感染、白血病、外伤、移植等;
第二,化脓性细菌的感染可导致中性粒细胞的增多;
第三,病毒感染、结核、黑热病、疟疾等可导致单核细胞或者淋巴细胞增多;
第四,寄生虫的感染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第五,致敏反应、变态反应导致的嗜碱性粒细胞的增多。
血小板低的原因:
血小板具有促进凝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目前行业标准规定血小板正常值为125到320乘以10的9次方每升。血小板的减少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可以分为血小板生成的障碍,以及血小板破坏增多两个大方面。具体原因主要包括有一下几种:
第一,白血病、病毒感染、部分遗传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可以导致血小板生成障碍,造成血小板降低。
第二,DIC弥散内血管性凝血等疾病可使体内血小板破坏增多,使人体的血小板快速消耗,导致血小板降低。
血小板正常值:
血小板的正常值实际上指的就是血小板在95%正常人的血液中所存在的含量。目前行业标准规定血小板正常值一般为125到320乘以10的9次方每升。这个参考区间是对于大多数试验室而言,但具体标准还是要根据每个试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和试验室自己的参考区间来确定。
另外需要注意,如果被检者的检查结果在所给的这个区间附近,相差较小,也可能是正常状况,因为参考区间给出的是95%的正常人所得出的,具体情况还要根据被检者其他检查以及症状体征来判断。血小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治。
白血病症状:
白血病的症状主要有四大症状:
其一,临床上病人会出现感染、发热,因为患白血病的病人的白细胞出现异常以后便会抑制红细胞与血小板,导致其降低,进而导致病人高热。
其二,病人会出现进行性的血色素下降,即贫血。
其三,凝血功能异常而表现的出血,包括皮肤出血,如鼻腔和口腔黏膜出血;严重时会出现内脏出血,如尿血、咳血和消化道的出血;最严重时会出现脑出血。
其四,器官浸润,包括脾肿大,肝肿大,还有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或心包积液等症状。
慢性白血病没有潜伏期,只是发病缓慢,症状不明显。即使有症状,患者也不一定当回事,所以耽误治疗时间,所以注意体检,是必要的。
如果早期发现白血病是不是早期治疗,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白血病分两大类,一类是急性的,一类是慢性,急性白血病是急性发作,起病的时候有很多症状、体征。比如出血包括黏膜的出血、皮肤的出血。这些症状有了以后,很少有人不去看病,因为这些症状很重,很难说有潜伏期。
慢性白血病起病很隐密,很多人是到了有严重的症状才去看病。前段时间不是潜伏期,而是症状不明显,让人没有觉察到。如果每年有体检的机会,可能比较早期就能发现。在白血病方面没有潜伏期的概念,只是说症状是不是明显,是否能够早期发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病程的早期无自觉症状,仅有淋巴结肿大。可有疲倦、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活动后气急及因脾大所致的腹胀感。病情进展时,病人可出现面色苍白和牙龈出血。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早期可有疲乏、无力、纳差、体重下降、发热或盗汗。病情加重时,出现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病人产生面色苍白、牙龈肿胀及出血。
综上所述,白血病根本没有潜伏期这个概念,只是不经意发展较为缓慢而已,如果的的确确出现了上述些症状就要引起重视了。
M2型白血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患上了这种疾病患者生存的机率非常的低,但是如果发现的早,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就可以增加治疗的机会,化疗是治疗M2白血病比较好的方法之一,但是化疗的费用又比较高,很多的患者并没有能力承担化疗的费用,因此,建议患者一定要根据自已的病情选择适合自已的化疗方案,那么,m2型白血病化疗一年要多少钱呢?
影响化疗费用高低的因素是比较多的,一般来说,大多数医院M2白血病化疗一次的费用约在6000元左右,不同的医院虽然收费会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如果患者有医保或是其他医疗保险的话,就可以大大降低化疗的费用,至于M2化疗一年需要多少费用,这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化疗的次数来决定,患者的病情越重,化疗的次数也就越多,其化疗的费用也就会越高,为了有效的控制化疗的费用,患者还需要做好一些注意事项,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M2型白血病化疗前患者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是做好化疗前的准备工作,化疗毕竟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所以,做好一些防范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其次是要注意饮食,化疗之后患者的免疫力会存在下降的情况,患者一定要注意加强营养方在的摄入,要有一个健康合理的饮食计划,最后是要联合性的治疗,化疗时最好是联合中药进行调理,以达到扶正固本,增强体质的作用。
上面的就是为大家介绍的有关m2型白血病化疗一年需要多少钱的相关内容,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部分的患者对于M2型白血病化疗的费用都比较清楚了吧,虽然化疗的费用比较的高,但是为了自已的健康,患者一定要积极的接受正规专业的治疗,同时为了有效的降低治疗的费用,患者需要做好相关的注意事项,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稳定,才能有效的降低治疗的费用。
慢性淋巴白血病严重吗?白血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和高发,对人们的危害和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之分,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率比较高,多见于儿童群体,但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是不可小觑的,那么,慢性淋巴白血病严重吗?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原发于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肿瘤细胞为单克隆的B淋巴细胞,形态类似正常成熟的小淋巴细胞,蓄积于血液、骨髓及淋巴组织中。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环境因素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中并不占主要地位,长期接触低频电磁场可能和该病的发病有关。
早期常无症状,常因发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或不明原因的淋巴细胞绝对值升高而就诊。患者有轻度乏力、易疲劳等非特异性表现,一旦进入进展期,除全身淋巴结和脾大外可表现为体重减轻、反复感染、出血和贫血症状。由于易感人群的年龄较大,患者常由于慢性肺部疾病、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疾病等其他潜在的慢性疾病而导致病情恶化。
对于老年患者、反复感染、不明原因贫血、浅表淋巴结肿大或肝脾大,应怀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进行相关检查。结合年龄、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淋巴细胞比例大于等于50%、淋巴细胞绝对值>5×109/L、骨髓淋巴细胞>40%且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以及淋巴结肿大等典型表现,多数病例诊断并不难。免疫分型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鉴别诊断。
低危患者淋巴细胞轻度增多(120g/L,血小板>100×109/L),骨髓非弥漫性浸润者生存期长,病情稳定者可以定期观察、对症治疗为主。当患者出现发热、体重明显下降、乏力、贫血、血小板降低、巨脾或脾区疼痛、淋巴结肿大且伴有局部症状、淋巴细胞倍增时间
化疗后白细胞低怎么办呢?相信很多癌症的患者们都遇到化疗后白细胞低的情况,虽然这是一种化疗后的正常现象,但是却会给患者们带来很多影响,因此对于化疗后出现白细胞低的情况,我们需要做好相关的调理才行,那么化疗后白细胞低怎么办呢?
化疗后白细胞低怎么办? 血象下降由于化学治疗可引起骨们抑制,表现为白血球、血小板下降,为防止骨髓抑制引起血象下降,要注意加强营养,多“血肉有情之品”,如鸡、鸭、肉等,宜煮、炖、蒸等方法烹制,还可以选择含铁较多的食品如动物的肝脏、肾脏、心脏、瘦肉、蛋黄以及菠菜、芹菜、蕃茄,水果,可给以杏、桃、李子、葡萄干、红枣、菠萝、杨梅、橙子、桔子、柚子和无花果等……还可以选用炖乌鸡、花生衣等补血。
忌食生葱蒜、猪肉、南瓜、醇酒以及辛温、煎炒、油腻、荤腥厚味、陈腐、发霉等助火生痰有碍脾动的食物。宜食海带、海藻、紫菜、牡蛎、芦笋、鲜猕猴桃等具有化痰软坚散结功能的食物。 可给予益气养血、理气散结之品,巩固疗效,以利康复。如山药粉、糯米、菠菜、丝瓜、海带、鲫鱼、泥鳅、大枣、橘子、山楂、玫瑰花等。 若出现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现象,可食和胃降逆、益气养血之品,如鲜姜汁、甘蔗汁、鲜果汁、佛手、番茄、生薏米、粳米、白扁豆、灵芝、黑木耳、向日葵子等。
化疗后引起的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的降低,以粒细胞降低为主,升白针造成的白细胞的急剧增高仅仅是一个调动骨髓后产生的现象,停药后会逐渐降至正常,不要太担心,对身体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1. 疾病简介
浆细胞白血病(Plasma cell leukemia即PCL)由Foa于1904年首次报道,具不完全统计,国外文献报道有200多例,国内报道百余例。起病时外周血浆细胞数>20%,或浆细胞绝对值>2.0×109/L,且有形态学异常,往往就可诊断PC。资料表明,本病占急性白血病1%-2%,病程较短,类似其它急性白血病。PCL目前总体治疗效果不满意,治疗困难,疗效差,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疗选择,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或最佳化疗方案。
2. 疾病分类
临床上浆细胞白血病分为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rimary plasma cell leukemia, PPCL)和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secondary plasma cell leukemia, SPCL),大约60%-70%为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属白血病独立类型,临床表现与急性白血病相似。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大多数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病理与MM基本相似,为MM的一种终末期表现。发病占MM的1.6%~2%,国内报道占MM的8%,也有少数继发于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慢性白血病和淀粉样变。
3. 发病原因
病因不详,继发性PCL多是MM的终末期。
4. 发病机制及诊断标准
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国内诊断标准
(1)临床上呈现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或MM的表现。
(2)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浆细胞大于20%或绝对值≥2.0×109/L。
(3)骨髓象浆细胞明显增生,原始与幼稚浆细胞明显增多,伴形态异常。
5. 病理生理(简单提及)
与多发性骨髓瘤相比,PCL浆细胞多表达CD20(50%vs17%),多不表达CD56,而MM细胞多表达C56,CD56是个预后较差的指标。继发性PCL多表达CD28,CD28与高增殖率和疾病进展有关。应用Fish技术在80%以上的PCL患者中可检测到13q缺失和13号染色体单体。大约80%的患者存在16号染色体缺失。另外,PCL患者也往往存在2q和6p缺失。PRAD1/CyclinD1在控制细胞周期中起重要作用,也存在于PCL浆细胞中。
6. 临床表现 ( 多发群体、疾病症状、疾病危害 )
继发于MM的SPCL临床病理与MM基本相似,为MM的一种终末期表现,表现为外周血浆细胞明显增多,且有骨髓和髓外器官的广泛浸润。PPCL的临床特征如下:①发病年龄轻,最小为9个月,中数为45.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