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六个方法解压

2020-07-14

高考临近,考前如何调整好心态、轻松平静应对高考?有关专家建议,用6个方法为高考考生减压。

一 饮食减压法

有的食物有直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作用,如一些含维生素C的食品。考生可多吃诸如草莓、洋葱头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二 运动减压法

科学安排生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机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如在星期日,家长可与孩子适当运动,考生也可在学习间隙伸伸腰、踢踢腿等。

三 转移减压法

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放学后泡泡热水澡,学习间隙与家人、朋友聊天,或在空旷的地方大喊,宣泄压抑的情绪。

四 环境减压法

学校的学习氛围已经够压抑和紧张的,家长在言行上不要再向孩子施加努力学习考大学的心理压力,要为孩子安排好饮食,积极与孩子沟通,多鼓励孩子。

五 睡眠减压法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宽舒与平衡的前提,多时段的休息是调节过度紧张的有效方法。

六 过渡减压法

从现在起,考生就应该慢慢减小学习强度,减少学习时间,采取过渡调节方式。



高考前六个方法解压相关阅读


如何正确对待所面临的学习压力

1、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青少年在高中阶段往往具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很多人为当工程师、医生、教师或文艺工作者等而学习,有的人只为谋求一个较好的工作或较高的地位而学习。一旦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与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或革命的需要不完全吻合时,常会引起急剧的情绪波动。所以,家长、教师要及时引导青少年明确人生的意义,了解人活着为了什么,以提高他们对个人存在价值的认识,端正生活态度,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必须通过不断的教育才能逐步形成。智力水平、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不同,均可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父母应根据子女的具体情况加以引导。学习目的明确,积极性高,学习中的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果学习目的不明确,其学习往往是消极被动的,效果也不佳。为了预防学习问题引起的各种心理障碍,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极为重要。

2、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不良,与青少年发生心理障碍和神经症有关。好的学习方法强调合理用脑,长期脑力活动过度紧张,得不到及时调节与恢复,可产生头痛、头昏、失眠、注意不集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学习成绩也会随之下降。相反,大脑一直处于休息状态,缺乏必要的刺激,也不可能提高智力水平。故合理用脑,注意工作、学习与休息的合理安排,使大脑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方法可提高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使孩子明白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等道理。告诉孩子不要因偶尔考试失败而烦恼,也不要为一次侥幸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要正确对待分数,胜不骄,败不馁,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执着追求。

3、要重视全面的学习。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也要学好社会知识和其他有用的生活与做人的知识。下述几点尤其需要加以注意。1)遵纪守法、讲究文明礼貌和道德修养,要从小养成大公无私、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的品质。让良好的作风、道德修养成为行为的准则。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展望现实社会的发展规律,增强时代感,并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3)培养健全的性格与正确的人生观。青少年阶段,正是性格和人生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家长、教师在这个时期能发挥有利影响,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经过实践和努力,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在具体作法上要有计划让孩子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以荚雄人物为榜样,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不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

青少年说谎的常见类型、原因是什么

说谎是指诉说与事实不相符的情况的行为。说谎行为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中都有,在人的一生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说谎的经历,终生没有说过谎话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不过相比较而言,青少年的说谎行为表现得尤其突出,危害也较严重。

青少年的说谎行为从表面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从说谎的动机来看,他们的说谎行为相当复杂。根据说谎动机的不同,可以把说谎分为:

1、防卫性:说谎是指为了保护自己免受痛苦而进行的说谎行为。这种说谎行为的动机就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使自己摆脱不利的情境,“化险为夷”。在青少年的说谎行为中。防卫性说谎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2、恶作剧性:说谎是指为了戏弄别人而进行的说谎行为。当一些青少年感到生活不充实,难以打发一段无聊的时间时,就有可能用说谎的方式戏弄别人,从别人的不恰当反应中获得畸形的心理满足。

3、谋利性:说谎是指为了获取物质和其他利益而进行的说谎行为。这种说谎的动机是利用谎话骗取金钱、财物、名誉等,满足自己的不同需要。对于这种说谎者来说,说谎的目的很明确,谎话只是他们获取物质和其他利益的工具。对于许多青少年来说,当他们产生经济方面的迫切需要,而这种需要又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获得满足时,一些青少年就有可能说谎,用编造的正当理由,从父母那里获取金钱或其他物质利益。

4、报复性:说谎是指为了对别人进行报复而进行的说谎行为。这种说谎的动机是利用谎话对别人进行报复,发泄对别人的敌意、愤怒等情绪。当青少年遇到别人的批评、辱骂、殴打、戏弄等挫折之后,就有可能用说谎的方式诱骗对方上当,利用别人的力量惩罚自己痛恨的人,或者使对方受到物质上的损失或精神上的痛苦。

5、幻想性:说谎是指把幻想表述为事实的说谎行为。这种说谎的动机是表现自己头脑中的幻想内容。这种说谎的内容,并不一定是恶意的或有害的,甚至可能是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如果在讲述时加上一定的解释,或者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就不会被看成是谎话;但是,如果缺乏适当的说明、解释,就会被当作“谎话”,受到不适当的对待。

6、表现性:说谎是指为了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而进行的说谎行为。这种说谎的动机是吸引别人的注意,在别人面前夸耀、表现自己。一些学习不好的青少年,可能使用编造自己的社会关系、虚构自己的经历等手段,用谎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图使自己成为众人注目的中心。从这种说谎者的心理来看,他们往往有很深的自卑感和强烈的表现欲,他们的说谎行为是克服自卑感、满足虚荣心的一种表现,是他们的表现欲发挥作用的一种结果。

青少年说谎通常都是由下列原因引起的:

1、要求过分严格:如果家长、教师等对青少年的要求过分严格,使青少年难以实现这种要求时,就会迫使他们用谎言来搪塞。

2、品德不良:一些说谎的行为是由青少年的不良品德引起的,例如,恶作剧性说谎、报复性说谎。这些说谎行为的产生与青少年的不良品德有密切的关系。

3、正当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如果青少年的正常的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也会用说谎的方式骗取钱、物等,用来满足其需要。

4、不良交往和不良行为:一些青少年与其他不良青少年和犯罪分子交往后,往往进行挥霍性消费,追求物质享乐和奇装异服,过早地进行“恋爱”活动,所有这些行为,都需要大量的钱。但是,青少年自己并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很多青少年便利用说谎的手段骗取钱物,满足他们因不良交往而产生的物质需要。

5、好奇心:一些青少年出于好奇心而说谎,例如,为了检验父母、老师们的判断、鉴别能力而说谎,看看自己说谎后父母、老师是否能发现,是否能识别出谎话。有些青少年则使用不恰当方式表达其好奇心,例如,在诉说幻想内容时不加限定词,不讲明所说内容的性质,以致别人将他们的幻想当作事实加以理解,判定他们所说的内容为谎话。

中年期如何克服心理疲劳

所谓“心理疲劳”,就是在长期思考或者在和别人激烈争吵后,陷入“心力衰竭”的状态。心理疲劳的一般表现是当你长时间从事力不从心的脑力劳动后,会感到精神不支,劳动效率显著下降。尽管造成心理疲劳的原因很多,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心理因素,例如:烦躁、焦虑、过重的心理压力等。

疲劳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主要是看什么原因引起的,要加以区别。这里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你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或长时间思考后,感到很疲劳了,那么你不妨想一下,你对工作是不是不想干了还是干不了,如果是前者,那属于心理疲劳。一般来说,疲劳在生理上的反映往往不易测定。

心理疲劳是心身疾病的警告信号,如果不加以重视,要硬闯过去,疲劳感觉就会进一步加重,就有可能引起各种心身疾病。这是因为疲劳与人体消耗有关外,主要和大脑皮层的内抑制有关。当刺激量超过大脑所能承受的程度时,就会一起具有保护意义的超限抑制,这时,人就会表现为疲劳。

要想消除心理疲劳,首先要对所从事的职业产生兴趣。如果工作本身枯燥无味,就要想办法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

其次要明确目的。无论从事什么活动,一定要确立行动目标,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励自己,以取得预期的成功。

要注意劳逸结合,强调用脑卫生,工作、学习要安排合理,生活要有规律,注意休息,努力排除外界的不良影响,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最后一点就是要和周围的同事、同学处好关系。只有生活在融洽的气氛中,才能有愉快的心境,开朗的性格,健康的身体。

老年人怎么才能克服怀旧心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也日渐老化,新陈代谢及内分泌功能也开始减弱,从而导致他们的思维、记忆、理解和能力有所降低,但大脑贮存的“往日信息”却根深蒂固,遇到某种刺激极易触景生情,往事在脑海中不断涌现。这种不良情绪在心理学上称做“怀旧心理”又称“回归心理”。

老人常常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昔日功绩的炫耀,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也有些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闲居家中无所事事的老人,更易沉湎于往事的回忆之中。调查显示,具有怀旧心理者女性多于男性,文化程度偏低、心胸狭窄和性格内向者多见。

怀旧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经常被“怀旧心理”因扰的老人,容易产生忧虑、悲观、烦躁、易怒及厌世等消极情绪,从而加速身体机能衰老,导致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及消化功能紊乱,引发老年抑郁症、消化性溃疡及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如何克服老年人怀旧心理对健康产生的危害,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首先应正确对待和评价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正确对待历史,要放下包袱,以乐观的情绪,坚持社交往来,切忌把自己关在小屋内。整日沉浸在不堪回首的往事之中,要把自己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努力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如读读书报、学学书画、写写文章、下下象棋、打打太极、养养花鸟等。丰富一下自己的精神生活,用新知识来取代大脑中遗留的往事。

另外,家庭、社会都应主动关心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及时清除回归心理所造成的不良情绪,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氛围中来。

如何面对压力

压力首先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和躯体的感受。胎儿在母体内的成长发育,就要承受四面八方的压力。自然分娩时通过狭窄的产道,更是一个需要经受巨大压力的过程。目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婴儿出生时被挤压的过程,就象是一次心理的和躯体的按摩,有助于激活其全部的心理生理功能,增加其对疾病的耐受力。统计数据也表明,自然分娩的孩子,比剖腹产的孩子总体上要健康一些。

躯体能感受到的压力都是有形的,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压力的来源、大小和逃避的方式。比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我们清楚地知道压力是周围人给的,人越多,挤压的力量也就越大。逃避的方法也很简单,下车就可以了。而面对心理压力,就没有这么简单。心理压力经常给人铺天盖地的感觉,让人无处遁形。心理的压力有一部分是由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生活事件引起的。如未完成的作业、即将来临的考试、必须面对的冲突,等等。这些压力的来源,我们知道得很清楚,所以处理起来就容易得多。这些心理压力的大小,虽然有一些客观标准来衡量,但归根到底,它们对人的影响,有着非常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样一件事,在某些人眼里,简直不足挂齿,而在另一些人看来,却是天大的事。是举重若轻,还是举轻若重,与一个人的人格大有关系。那些对自己要求过多、过严的人,就容易把小事放大,小压力也就成了大压力。

一般说来,构成心理压力的事件,多半都是坏的事件。但是,好的事件,一样可以变成巨大的压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如职务的升迁。虽然职务升高之后责任和工作量都可能增大,但是,对某些人来说,心理压力的增加可能与责任和工作量的改变不成比例。他们很可能较快地就被心理压力压得寝食难安了。好事之所以会形成心理压力,是因为我们内心的平衡被打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这两者之间会有一些差异,理想的自我一般会比现实的自我要更好一些。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谓“好事”只是好到接近理想的自我时,那承受起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好事”好到了远远超过理想的自我,麻烦也就随之而来了。最大的麻烦在于不相信,也就是不相信自己竟然配得上这样的好事。据说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就不太相信自己这个要饭的和尚能有如此好运,以至于有一次在花园里得意忘形,对马皇后说自己怎么就当了皇帝,大有觉得自己不配的味道。事后为此后悔,要杀掉当时在旁边听到了他说那些话的人。这就是把内心的压力转化为攻击他人的极好的例子。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暴虐的皇帝之一,原因就在于他不相信自己,并且把这种不信任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别人也不相信自己,于是杀戮就成了对抗来自想象中的、不被信任的心理压力的工具。

即使没有大的事件发生,普通的人际关系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只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身处其中的人就不可避免地会有压力,只不过这种压力有明显和不明显之分。人际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这样几个方面:相互竞争,希望自己比别人表现优异;控制他人而不要被他人所控制;想取悦别人以便达到某种目的;等等。所有这些,在程度很轻的时候都很正常。但是,在程度较重,以至于让自己或者别人感觉到不快的时候,就要考虑做出一些改变了。即使没有外在事件造成的压力,由内心冲突造成的压力一样令人难受。这样的压力首先在价值观层面。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的价值观,某一些价值观是和另一些价值观相互对立的。于是我们的心灵就成了这些价值观斗争的战场。比如,任何人都可能受过利己和利他的教育,虽然前者多半是通过非主流渠道,但一样会对人产生重大影响。在某种情形下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压力就产生了。所以一个没有稳定价值观的人,他面对的心理压力比一个有稳定价值观的人要大得多。还有一种不是由外在事件造成的心理压力,是来自生理需要和社会准则之间的冲突,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灵与肉的冲突。生理需要有“为所欲为”的倾向,社会准则的作用就是要限定这种倾向。冲突由此产生。这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心理压力,区别仅仅在于,一些人将生理需要巧妙地转化为高级的需要,以适应社会准则的要求,从而达到相对和谐的状态;另一些人则钻社会规则的空子,维持一种不与现实冲突的平衡;还有一些人,则直接对抗社会规则,等待他们的就会是强制性的惩罚了,

面对压力,我们可能会有意识地、主动地寻找一些措施来解决它。如我们可以加班来完成必须完成的工作、通过改善交流来缓解人际间的冲突。但是,我们对心理压力的处置也不完全是意识层面的。在压力大到我们的智力想不出好的应对方式的时候,压力就会渗透到潜意识层面。潜意识层面对压力的处置有一些悲壮的味道。这种处置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心理症状来表达压力。这些症状包括我们所熟知的一些专业名词,如抑郁、强迫、恐惧、焦虑,等等。比如,一个马上要参加一次重要考试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焦虑症状。这些症状提示着,心理的压力太大了,已经达到出问题的程度了,大到该休息的程度了,或者说大到该看心理医生的程度了。潜意识层面另一种处理压力的方式就是躯体化。也就是说,把心理问题转变为躯体问题。对这一转变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叫做心身医学。有很多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就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如高血压、胃溃疡、慢性头痛,等等。以胃溃疡为例,很多胃溃疡患者都是工作或生活压力很大的人,他们在精神上往往表现得很坚强,但是,强大的心理压力在他们相对薄弱的胃上寻找到了突破口,胃壁上的溃疡,就是这一突破口的象征。

我对一位头痛病人的治疗很有戏剧性。我去一位朋友家玩,刚好他小姨在他家。他小姨偏头痛三年,找了很多的医生,做各种检查、服中药西药化了两万多元钱,既没查出什么毛病,也没见有什么好转。她来找我的朋友的目的,就是想让他帮忙,找一个好的内科医生看一看。我在旁边“偷听”到这些情况,初步判断她的头痛是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问题。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她没有出现心理症状----抑郁,却出现了头痛的症状。我劝她服一段时间抗抑郁药物。她开始完全不相信心理医生可以解决她头痛的问题,后来经过我反复解释,她答应试一试,勉强拿我的处方买了一盒药带回家,为了增强她的信心,我给她开的是可以迅速起效的抗抑郁药物。三天以后,我的朋友打电话到我家,说她小姨的头痛已经好了百分之八、九十,要他代表她请我的客。我当然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凡是有身体上的不适,而且各种检查都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那就要考虑是否是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问题。这个时候,看心理医生就几乎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选择了。

心理压力是魔鬼与天使的混合体。说它是魔鬼,是因为它的确能带给人心灵的和躯体的双重伤害。说它是天使,是因为它也有很多的好处。好处主要有两点。第一,在心理压力之下,我们能够保持较好的觉醒状态,智力活动处于较高的水平,可以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曾经看到过一幅漫画,就很好地展示了压力的好处。一个人坐在文件堆积如山的办公桌旁边,右手拿着笔,左手拿着一枚定时炸弹,漫画的题目叫做:我只有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才能高效率地工作。我写东西也有类似的体会,编辑不催稿,那是绝对写不出什么东西来的;编辑催得越急,完成稿子的速度越快。再想远一点,我生活中的好多事情,只要是做成了的,基本都与外界的压力有关;没做成的,多半是没有什么压力的缘故。所以在这里顺便感谢一下所有曾经给过我压力的人。第二,在心理压力不是大到我们不能承受的程度时,它可以是一种享受,而且有可能是最好的精神的享受。所有的竞技活动,就是人们在心理压力太少时“无中生有”地制造出一些心理压力,目的就在于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各种心理压力之间,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相互抵销的现象。表面地看,各种心理压力混在一起,人能够感受到的压力会是各种压力之和。其实不然。比如工作上压力太大,如果去看一场同样会给人心理压力的、对抗激烈的足球赛,工作的压力就会暂时被换掉。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偏方验方

外治方法

面神经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