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看:你的感知觉有问题吗

2020-07-14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换言之,就是通过眼耳鼻喉舌及皮肤,对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重量、温度、湿度等产生印象。如看见点、线、面或立体图像;观察到红、黄、绿颜色;嗅到香臭;触到光滑、粗糙;体验冷暖等等。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对事物的整体反映。所以说知觉是一个综合概念。

比如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镜子,有时像把镰刀。小孩子们就知道是月亮。这就是知觉。

当大脑对感觉器官接收的信息作出不正确反映,理论上称为感觉障碍。

引起感觉障碍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器质性感觉障碍,通常是由器官实质性病变引致,如脑出血、脑肿瘤、脑炎、中枢神经受损害;二是功能性感觉障碍,多是由个体素质、环境因素、心理应激等,而导致的神经内环境改变,微量物质失调,神经递质传导障碍引起。

(一)感觉障碍的常见表现:

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增强,如:有的人对电话声、关门声、汽车喇叭声,或身后有人叫自己的名字特别敏感,常常会吓一跳;有的人对光线敏感,在室外往往睁不开眼睛,强迫睁开会眼痛、流泪;有的人对气味过敏。

当然,有些超敏感状态也有一定的用处。如法国一位验酒师可以分辨出十万种不同的气味。

2、感觉减退:与感觉过敏相反,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感觉性减低。我们说的“麻木不仁”、“感觉迟钝”即是。

3、内感受性不适:是指躯体内产生的各种不舒服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有的人感到皮肤下面有虫爬蚁咬;有的人感到皮肤发麻、发烧、发冷等。

(二)知觉障碍的常见表现:

知觉障碍是指大脑对感觉印象的不正确反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它的特征是有一定的参照物,但认识上发生了错误。成语杯弓蛇影就是这个意思。

2、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它的特征是凭空产生,常见的有听幻觉,如凭空听到有人和自己讲话,甚至隔墙闻声,或是听到很远的地方传送过来的声音。内容多是被人议论、旧歌声、单调的机械声等。

3、感知综合障碍:是指外界存在着的某些事物,病人能感知,但对事物的一些属性产生的认识与该事物本身不相符合。如大小、形状、空间、距离等等。



不得不看:你的感知觉有问题吗相关阅读


生活中最重要的五句话

最值得珍惜的一句话,最值得宽慰的一句话,最让人增长信心的一句话,生活中最重要的五句话,你知道吗?

1、最值得珍惜的一句话:“我爱你。”

当你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收获了另一个人的爱情。普天之下,还有比被人爱更甜蜜更陶醉更快乐更幸福的事情吗?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找到了理想的爱侣。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寻觅觅,终于有一天,你眼前一亮:“就是她(他)!”有了爱,便不再孤独;有了爱,便不再迷茫;有了爱,便不再漂泊;有了爱,便不再轻松。爱是一种选择,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动力,一种责任。

2、最值得宽慰的一句话:“我就来。”

每个人都有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经过一周疲惫的工作,当你想享受一个轻松的周末时,突然发现家里的水管坏了。你给管道工打电话,当他说“我就来”时,你会感到极大的轻松。当你驾车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车子突然熄火,后面的汽车又排成长龙,并拼命地鸣笛催促。这时你心急火燎地给一个朋友打电话,当他说“我就来”时,你的心里就像一块石头落了地。

3、最让人增长信心的一句话:“我相信你行。”

有一位优秀教师告诉我,她教育学生的一个诀窍,就是经常找学生们单独谈心。而且无论是学习成绩好与不好的学生,都对他们说:“我相信你行。”因此,她所教过的学生,几乎个个都充满着自信。“行”的更“行”了,“不行”的也“行”了。由此我想起孙中山的一句话:“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不仅学生们如此,大人们也是如此。当一个人遇到困难、出现过错或犹豫不决的时候,如果他的领导或他的朋友说一句“我相信你”、“我觉得你行”,那么他就很快会鼓足勇气。

4、最让人能摆脱风言风语的一句话:“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罢!”

我的父亲曾经对我说:“如果你想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你就得付出别人付不出的东西。如果别人休息你也休息,别人干活你也干活,别人怎么生活你也怎么生活,那么就只能别人得到什么,你也得到什么。”的确,生活中的成功者,总是看得比别人远,想得比别人深,做得比别人多。但往往也与风言风语、冷言冷语甚至流言蜚语相伴着。所以,每当听到不同的声音时,既要检点自己的言行,更要坚定自己的决心,“让人们去说罢!”如鲁迅所言:“冷笑家的赞成,总是在改革取得成功之后。”

5、最难以启齿而又最能化解矛盾的一句话:“也许你是对的。”

这话犹如叫一个人在激战中放下武器,在争执中承认错误,是很伤面子的事情。但在很多情况下,说出这句话,就会使燃烧的怒火熄灭,使咆哮的头脑冷静,使挥起的拳头放下,使分歧的意见趋同。不仅会避免很多的伤害和损失,而且能维护整体的团结和稳定。这句话在家庭纠纷中尤为重要。当夫妻间因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的时候,如果有一方首先说出这句话,那么很多矛盾就会到此为止了。其实,彼此既然相爱,既然已经共同生活,有什么原则问题非要争个你死我活?说一句“也许你是对的”,丝毫不会失去什么。

什么是夹腿综合症

夹腿综合症是婴幼儿一种以夹腿为主要特征,并不断地摩擦会阴部(外生殖器部位)的习惯动作。多见于婴幼儿,最小者可见1个月的婴儿,女孩多见。发作时,小儿表现为两腿并拢或交叉内收,或两腿跨于椅背、椅角边缘,或其它物体上进行反复上下摩擦,同时伴有面颊潮红、出汗、两眼发直。每次发作持续1-3分钟或更长时间,每日发作或隔数日发作。常于同一条件下发生,如睡前或睡醒后,或当父母将其抱于某一体位时(如坐在妈妈腿上),有时在玩耍或上课时在坐位上也会出现。

1、病因:

(1)局部刺激。如外阴部湿疹或炎症、蛲虫感染、外阴部不洁、裤子太紧等,导致外阴部瘙痒,继而摩擦,产生舒适感,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习惯性动作。

(2)社会心理因素。如家庭气氛紧张,缺少母爱或受歧视,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又无玩具或缺少小伙伴玩,或学习压力大而产生焦虑紧张情绪,从而自身寻求刺激或宣泄,导致夹腿摩擦症状发生。

(3)其它原因。在大的儿童中,黄色录像、黄色书刊的影响,也是导致本症发生的原因。

2、防治方法:

(1)病因治疗。如有外阴部湿疹、炎症、蛲虫等,应积极治疗,去除局部刺激。

(2)父母应了解此症的性质,不要责骂或惩罚患儿。也不要强行制止其发作,当患儿将要发作或正在发作夹腿动作时,父母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将患儿抱起,或以某方式(如给好吃的、玩具,或逗乐或领出去玩耍等)将患儿的注意力转移。如能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一般都能奏效。

(3)养成有规律的生活。晚上睡眠时,尽可能不要让患儿过早上床,待其疲倦后才上床睡眠,晨醒后即令患儿起床,切忌让其赖床,以减少夹腿动作发作的机会。

(4)对于病程较长、病情较顽固的年长幼儿,可在医生指导下,小剂量的服用泰必利等药物。

如何战胜羞怯心理

羞怯,不仅影响人际交往,而且给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时间久了,还容易诱发心理障碍,影响心理健康。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羞怯缘于神经活动过分敏感和后来形成的消极性自我防御机制。一般情况下,过于内倾和抑郁气质的人往往习惯于内向活动,特别在大庭广众下不善于自我表露;自卑感较强和过分敏感的人也会在与人交往时,由于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显得缩头缩脚,吞吞吐吐,表现出不自在感。此外,幼时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及已有的挫折经历也会影响个体的交往,形成羞怯心理。

对如何战胜这一性格缺陷,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增强自信。羞怯的最大根源在于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总认为自己无能,害怕不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实际上,“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增加交往的勇气,就会表现得更加出色,也会博得更多人的喜爱和肯定。如果总是把自己想得很糟糕,过低地评价自己,那么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变得迟疑、谨慎、紧张、不安,羞怯的性格即无法得到克服。

(2)不过多地计较别人的评论。但丁有句格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实际上,被人评论是件十分平常的事,不必过分在意。如果一味地害怕被人评头品足,往往会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与手脚,结果越怕越不敢说,越不说越怕说,羞怯心理越来越严重。

(3)多争取锻炼机会。针对自己怕羞胆怯的心理,逐步培养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可以有计划地采取一些训练方法,增加自己锻炼的机会。如中心转移法,多向交流法,反向训练法等。

什么是小儿依赖性行为

依赖性行为是指小儿对父母的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婴儿出生后与妈妈(或看护人)亲密接触,依赖妈妈无微不至的精心抚养,才发展成为独立生活的个体。这是每个小儿必须经历的正常发展程序。但是,有些小儿过分依赖父母。如已经能独立行走了,可还总喜欢让妈妈抱着。站立时,则紧紧依偎母亲身旁,妈妈一离开,就哭闹不休,特“缠人”、“粘人”。也不愿和小朋友玩耍。小儿年龄稍大一些,则表现没有主见,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遇事总想依赖他人。如生活上依赖父母的安排,学习上依赖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如所依赖的人不在,则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1、病因:

主要是父母对小儿的过分关心和照顾,从小没有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包括生活上和精神上的)。

2、防治方法:

(1)改变父母的不良教养方法,锻炼和培养小儿独立自主的能力。父母要鼓励幼儿自己能够完成的事,尽量自己去做。对学龄前儿童尽可能让他入幼儿园,在集体生活中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学龄儿童,要坚持自己的事自己作,特别是在学习方面,要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2)行为治疗。可进行阳性强化法,让小儿做一些能够增强自主性、较少父母帮助的一些事情。当其能够独立完成时,则给以鼓励或奖励,以进行阳性强化。若小儿想以哭闹达到依赖的目的时,父母应予以忽视,不予理睬的方法,直到他不再哭闹为止。父母要注意,所有的治疗,都必须持之以恒,直到幼儿的依赖行为完全矫治。

护肤也要从心理开始

人在高兴时,会“喜形于色”;恐惧时,会“面如土色”;焦虑时,会“愁眉苦脸”;羞愧时,会“面红耳赤”……这些都是心理状态在皮肤上的表现――心理包袱的加重,可以引发多种皮肤病。所以―― 护肤,从心理开始 。

皮肤与心理息息相关

从解剖和生理学上说,在每1平方厘米的皮肤里,就有1000米长的神经纤维,人的精神状态、心理变化经过神经传递,对皮肤影响极大。人在恐惧时,血管会出现痉挛,皮肤供血不良,因此会出现皮肤苍白、易产生皱纹等问题;而精神创伤、心情忧郁等精神压力,一方面可使植物神经失去平衡而影响皮肤的营养,使之干燥、松弛、失去光泽,另一方面还容易导致激素失调、内分泌紊乱,使皮肤过早衰老,还会降低皮肤的免疫力而引发一系列皮肤问题。多愁焦虑的人,眉间和额部的皱纹会比一般人多,而且会渐渐趋向于一种忧郁面孔。

皮肤是一种心理器官

由于在胚胎发育上,皮肤与神经系统“同宗”,所以心理因素可波及皮肤。紧张、焦虑等情绪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甚至发生内分泌功能失调,促进血管壁或组织细胞释放缓激肽、组胺等介质,后者作用于靶组织引起一系列反应:如皮肤血管收缩、扩张,汗腺、皮脂腺分泌,立毛肌收缩甚至刺激角质形成和细胞增殖等,诱发或加重原有皮肤病。此外,争强好胜、欲望高、办事过分认真的人易患神经性皮炎;自幼有某些欲望得不到满足,或过度服从的人易患慢性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