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绿豆汤的好处和坏处

2020-07-14

绿豆汤对身体有许多好处,它有解毒、预防中暑、抗菌消炎以及预防高血脂的作用,特别适合在夏季饮用。不过由于绿豆汤性质较凉,因此如果大量饮用,会导致脾胃虚寒,如果大量喝加了白糖的绿豆汤,还会引起肥胖。

每年夏季,气温一升高,许多家庭就会买来绿豆熬绿豆汤。绿豆汤既美味,又可以止渴消暑,很受人们的欢迎。常喝绿豆汤对身体有许多好处,但一部分人却不适合喝绿豆汤,否则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来了解一下喝绿豆汤的好处和坏处吧!
  一、喝绿豆汤的好处
  1、解毒:绿豆汤有很好的解毒功效。生活中如果人们出现食物、药物中毒,可以通过服用绿豆汤解毒,不过用于解毒的绿豆汤不能熬煮得太烂,在水开之后再煮十分钟左右即可,这样煮出来的绿豆汤颜色碧绿,解毒效果最好,如果熬煮的时间太长,会减弱它的解毒功效。
  2、预防中暑:夏天预防中暑可以多喝绿豆汤。绿豆汤可以清理人体内的热毒,预防中暑,如果在熬煮绿豆汤的同时加入一些金银花,防暑的功效会更为出色。从事户外工作的人员夏天可以多喝一些绿豆汤,可以维持身体健康。
  3、抗菌消炎:绿豆中的天然物质可以抑制人体多种致病菌的活性,其中含有的甾醇、黄酮类物质不仅有抗菌作用,还可以抗病毒。平时多喝一些绿豆汤,有消灭身体病菌的作用,还可以降低一些病毒的活性,减少细菌与病毒对人体造成伤害。
  4、预防高血脂:绿豆汤中含有甾醇,它的结构与胆固醇类似,可以吸收大量的酯化酶,这就导致胆固醇由于吸收不到酯化酶、失去活性,无法被肠道吸收,人体内的胆固醇会慢慢减少,从而使血脂维持在正常、稳定的状态。
  二、喝绿豆汤的坏处
  1、导致脾胃虚寒:绿豆汤虽然有很多好处,但绿豆性质较寒,用绿豆煮出来的绿豆汤也是寒性的,饮用过多会导致脾胃虚寒,从而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2、引起肥胖:绿豆汤虽然有清热祛暑的作用,但并不美味,因此有许多人在喝绿豆汤时会加入许多白糖,这样的绿豆汤如果喝得太多,很容易引起肥胖。



喝绿豆汤的好处和坏处相关阅读


重度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营养不良好发于儿童,大多数是由于饮食不当造成的。一个人若未能长期摄入适当数量、种类和质量的营养素,就会引发营养不良,如果长期不治疗的话,就会造成重度营养不良,若是出现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的症状,小心是重度营养不良。
  虽然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还会有营养不良的情况出现,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所以,大家要多了解营养不良的症状,才能更好的诊断这种病,那么,重度营养不良诊断标准有哪些呢?

分型和分度
  1、体重低下(underweight):儿童的年龄性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变异范围。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过去和(或)现在有慢性和(或)急性营养不良,但单凭此项指标不能区别急性还是慢性营养不良。
  2、生长迟缓(stunting):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变异范围。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3、消瘦(wasting):儿童的身高性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变异范围。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临床分为三度Ⅰ度体重减低15%~25%,腹部皮褶厚度为0.8cm~0.4cm;Ⅱ度体重减低25%~40%,腹部皮褶厚度40%,腹部皮褶消失。

儿童营养不良症状

对于儿童来说,营养不良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儿童营养不良的症状主要分为消瘦型和水肿型两种,儿童长期营养不良还会引起其它并发症,因此,发现儿童营养不良的话,就要及时调理。
  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很多家长都认为营养不良是离孩子很遥远的事情。但是儿童生长发育旺盛,对营养的需求很大,如果喂养不当和肠胃出现问题的话是很容易影响孩子吸收和消化,造成营养不良。那么,儿童营养不良症状有哪些呢?

营养不良患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皮肤毛发无光泽,黏膜苍白,体重不增加甚至减少。临床上还将营养不良病人分为消瘦型和水肿型。
  消瘦型: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减少,变薄无弹性,头发枯黄,大便频而量少有粘液。患儿的智能及动作均有不同程度迟缓,体温低于正常,脉搏慢,血压偏低。
  水肿型:轻者仅有皮下水肿,重者可有生殖器、上肢、腹部及颜部凹陷性水肿(压之有凹陷),少数患儿可有胸腹腔积水,少数人还可出现皮肤紫瘢。本型患儿以体重突然增加为水肿的可靠标志。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患儿还可以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佝偻病、各种感染、腹泻、中耳炎、肾盂肾炎等等。化验检查可发现患儿有贫血征象。
  治疗宝宝营养不良,首先最重要的是调整饮食,轻、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因消化能力尚好,可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并供给大量维生素类。

营养不良会导致什么病

营养不良可能导致很多疾病,比如贫血、低血糖、脚气病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由于营养不良可发于任何年龄,危害极大,所以一定要及时治疗。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婴幼儿是最常见的,对健康危害很大,尤其是严重的营养不良,还可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因此大家如出现营养不良时要及时改善,以避免引发一些疾病。那么,营养不良会导致什么病呢?

1、营养性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贫血原因与缺乏铁,叶酸,维生素B12,蛋白质等造血原料有关。
  2、多种维生素缺乏:以脂溶性维生素A缺乏多见,有时也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等缺乏的表现。
  3、自发性低血糖:营养不良者可突然发生低血糖现象,如出现面色灰白,神志迷糊或是呼吸暂停等现象,如是不及时治疗,是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的。
  4、脚气病:营养不良者如缺乏维生素B1的话,容易导致脚气病的发生。
  5、易患各种感染: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患各种感染,以反复呼吸道感染,鹅口疮,飞檐,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腹泻病等多见。
  由此可见营养不良是可导致很多疾病的,因此患者要注意及时治疗,同时平时也要注意调补,可多吃一些优质蛋白食物,注意补充铁,锌及各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和钙,同时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挑食偏食的习惯,忌煎、炸、熏、烤和肥腻、过甜类食物,注意这些饮食上的调理,对于营养不良也有一定的帮助。

克罗恩病须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虽然目前有许多检测手段,但早期诊断率较低,有文献报道,手术前明确诊断者仅为28.2%,术前误诊率达69.4%。此外,克罗恩病患者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原因,可能合并肠结核,或者由于慢性炎症的刺激及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并发恶性淋巴瘤。因此肠结核与肠道淋巴瘤在克罗恩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下面介绍克罗恩病须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需要鉴别的疾病主要包括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炎、腹腔结核、肠道恶性肿瘤、放射性肠炎、白塞氏病、溃疡性结肠炎、非肉芽肿性溃疡性空肠回肠炎、缺血性肠病、阿米巴肠炎及盆腔炎等。其中尤其要强调的是肠结核、肠道淋巴瘤与克罗恩病之间的鉴别诊断。由于前两种疾病在临床上亦容易误诊,且治疗上与克罗恩病相悖,一旦误诊误治,不但延误治疗时机,还会使病情加重,产生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每个克罗恩病患者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均应常规进行结核的排查。检查方法除临床医师对疾病的判断外,还应进行胸片检查及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包括结核菌素实验,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TB-PCR),以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实验)等。肠道淋巴瘤与克罗恩病的鉴别主要依赖病理检查,包括内镜取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能够明确分型,为化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克罗恩病的最终诊断离不开病理,典型的病理改变为慢性局灶性炎和斑片状炎症、不规则的隐窝及非干酪样肉芽肿形成。但由于内镜取检标本量和取材范围的限制,很多情况下得不到典型的病理标本,因而病理结果只能报告为慢性炎症。

什么原因会引起严重性假肥大型营养不良症

严重性假肥大型营养不良症是由于染色体Hp21上编码抗肌萎缩蛋白的基因突变所致,属X—连锁隐性遗传病,一般是男性患病,女性携带突变基因。然而,实际上仅2/3患者的病变基因来自母亲,另1/3患者是自身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的突变,此类患儿的母亲不携带该突变基因,与患儿的发病无关。

抗肌萎缩蛋白位于肌细胞膜脂质中对稳定细胞膜,防止细胞坏死自溶起重要作用,定量分析表示,DMD患者肌细胞内抗肌萎缩蛋白近乎完全恢复缺失,故临床症状加重,而BMD仅部分减少,预后相对良好。由于该蛋白也部分地存在于心肌、脑细胞核周围神经结构中,故部分患者可合并心肌病变、智力低下或周围神经传导功能检测障碍。

显微镜下见肌纤维轻重不等的广泛变性坏死,间有深染肌纤维。束内纤维组织增生或脂肪充填,并见针对坏死肌纤维的反应性灶性单核细胞浸润。

严重性假肥大型营养不良症几乎仅见于男孩,母亲若为基因携带者,50%男性子代发病,常起病于2-8岁,初期感走路苯拙,易于跌倒,不能奔跑及登楼,站立时脊髓前凸,腹部挺出,两足撇开,步行缓慢摇摆,呈特殊的“鸭步”步态,当由仰卧走立时非常困难,必先翻身俯卧,再双手攀缘两膝,逐渐向上支撑起立。亦可见于肢近端肌肉、股四头肌及臂肌。

患儿出生时或婴儿早期运动发育基本正常,少数有轻度运动发育延迟,或独立行走后步态不稳,易跌倒。一般5岁后症状开始明显,髋带肌无力日益严重,行走摇摆如鸭步态,跌倒更频繁,不能上楼和跳跃,肩带和全身棘力随之进行性减退。

大多数10岁后丧失独立行走能力20岁前大多出现咽喉肌肉和呼吸肌无力,声音低微,吞咽和呼吸困难,很易发生吸入性肺炎等继发感染死亡,BMD症状较轻,可能存活至40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