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失眠如何治疗

2020-07-14

抑郁症会导致失眠,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要缓解失眠的情况,可以根据病情吃点安神药物,同时还要吃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抑郁症调节好了,失眠就会消失。也可以通过针灸、艾灸进行调理。还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多晒太阳多运动。

很多抑郁症的患者会出现失眠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早醒、睡不着等睡眠障碍,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加重抑郁症的病情。所以患上抑郁症失眠要及时治疗。那么抑郁症失眠如何治疗?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
  1、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病人主要是神经方面的疾病,会引起失眠的原因则是由于经常的胡思乱想,大脑经常处于兴奋的状态中,所以会出现失眠的情况。必要时可以吃点安神的药物调理。中药疗效较好,没有毒副反应,也可以辩证使用中药治疗。
  失眠主要因抑郁症而起,故最主要的是需尽早治疗抑郁症,抑郁症还好了则失眠症状亦会随之而解。严重失眠常常需要药物治疗,使用抗抑郁药物搭配失眠药物,比如帕罗西汀、盐酸舍曲林等,加小剂量的奥氮平、利培酮,都是非常小的剂量。在调整效果还不理想时,还会加心境稳定剂,也能够改善睡眠效果。
  2、用针灸、艾灸的方法治疗,针灸、艾灸能全身心的调整睡眠的状态,使全身心的气血运行正常,就能进入一个很好的睡眠状态。
  3、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作息时间规律,调整作息时间,晚上11点以后是需要进入睡眠的状态,要按时作息;避免睡前情绪激动或者兴奋的状态。如泡脚,提前进入准备睡眠的状态;睡前吃益生菌,睡觉的时候,进行腹部的按摩、揉肚子,会促进睡眠的状态。
  4、多晒太阳,多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借助运动、阳光进行治疗。阳光和运动可以帮助分泌一种抗抑郁的物质。多出去走走,多接触一下大自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和经常与朋友进行聊天,以缓解内心的压力,改善抑郁的症状。这样有利于心境平和,利于睡眠。



抑郁症失眠如何治疗相关阅读


心理疾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加,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以及重大灾害、经济危机的爆发等,使得国民心理疾患和社会问题日益凸现。

中国心理疾病前三位是抑郁、焦虑和失眠。

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泛,从发育的儿童、成长的青年,到空巢老人;从象牙塔内的大学生、工棚里的农民工,到白领、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各阶层的人都面临着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已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排名中国疾病总负担之首,约占20%。每年约有160万人因心理问题引发社会问题,甚至构成犯罪,社会危害很大。

心理问题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个人认为主要为“六大缺失”。

一、轻松感缺失 呈现普遍紧张焦虑状态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竞争面前,人们心理放松、宣泄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少,无法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据《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一项以网络上100万上班族为基础的调查中,61%的人感到压力较大,近2/3的人产生职业倦怠。尤其在警务、医护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抑郁。

 二、公平感缺失 呈现群体心理失衡状态

由于当前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用、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往往在比较中产生相对剥夺感和失衡心理。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给公众,造成很多人的心理失衡。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

三、安全感缺失 呈现公众信任危机状态

在社会转型期,几十年来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一下子发生了急剧变化,使得人们对未来的安全预期缺乏、对未知的担忧恐惧、对变化的心理准备不足和对多元化的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信念和诚信危机。近年来发生的瓮安、石首等地的群体性事件,都有着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社会心理背景。

 四、幸福感缺失 呈现精神空虚迷茫状态

2006年对北京白领阶层社会调查显示,认为与过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离婚夫妻中,81%是因感情折磨而存在心理问题。这说明,当追求和拥有财富不再只是满足生活的必须,而是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和炫耀时,精神就会更加空虚、痛苦和迷茫。比如,近年来屡屡曝光的演艺明星吸毒、同性恋,就是追求病态精神刺激填补自身空虚心灵的例证。

五、归属感缺失 呈现社会边缘人群状态

人口流动范围加大,生活环境变化加快,加之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都会使人们增加更多的社会陌生感,带来归属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孤独感、无助感。特别在一些发展较快城市,生活着很多被高就业门槛和高生活成本边缘化的“社会隔离”人群,或称心理“无根”人群,他们的存在和不断扩大,对城市而言是潜藏着一定风险,易使一些负面情绪蔓延,甚至危及社会秩序和安全。

 六、同情感缺失 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

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常因“羞耻感”而不能及时就医,延误了诊治。而且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也导致了心理精神疾病复发率增高。

抑郁症的几大表现

抑郁症患者最主要的特征,轻者心情不佳、苦恼、忧伤,终日唉声叹气;重者情绪低沉、悲观、绝望,有自杀倾向。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患上了抑郁症,那么抑郁症都有哪些表现呢?如何才知道自己患了抑郁症呢?

抑郁症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在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四项,且持续两周以上,建议就要就医治疗。

一、意志消沉这是抑郁症患者最主要的特征,轻者心情不佳、苦恼、忧伤,终日唉声叹气;重者情绪低沉、悲观、绝望,有自杀倾向。抑郁心境程度不同,可从轻度心境不佳到忧伤、悲观、绝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没意思,高兴不起来,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不能自拨。

二、有些病人也可出现焦虑、易激动、紧张不安。患者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意志消沉,几乎每天如此,通过两种方式得到证明,一个是主观表达(如感到空虚、无助、悲伤等),另一个是别人的观察(爱哭泣等)。

三、病人往往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现在、过去和将来,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前途一片黑暗。强烈的自责、内疚、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严重时可出现自罪、疑病观念,甚至选择自杀作为自我惩罚的途径。

四、自杀观念和行为,是抑郁症最危险的行为。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常选择自杀来摆脱自己的痛苦。

五、丧失兴趣是抑郁病人常见症状之一。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丧失,对各种娱乐或令人高兴的事体验不到乐趣。体验不出天伦之乐,对既往爱好不屑一顾,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病人常主诉“没有感情了”、“情感麻木了”、“高兴不起来了”。

六、精力丧失,疲乏无力,洗漱、着衣等生活小事困难费劲,力不从心。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疲劳感。轻者感觉自己身体疲倦,力不从心,生活和工作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者甚至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能顾及。

七、病人常用“精神崩溃”、“泄气的皮球”来描述自己的状况。约有70%~80%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睡眠障碍,患者通常入睡无困难,但几小时后即醒,醒后又处于抑郁心情之中,比平时早2~3小时,醒后不复入睡,陷入悲哀气氛中,故称为清晨失眠症、中途觉醒及末期失眠症。

伴有焦虑症者表现为入睡困难和恶梦多,还有少数的抑郁症患者睡眠过多,称为“多睡性抑郁”。表现为进食减少,体重减轻,多数病人都有食欲不振,胃纳差症状,美味佳肴不再具有诱惑力,病人不思茶饭或食之无味,常伴有体重减轻,但也有少数患者有食欲增强的现象。

如何防治冬季抑郁症

冬季抑郁症患者每到冬季,精神上就有股无形的压力,整天陷于不可言表的悲伤之中,忧郁沉闷,注意力不能集中,好像整个世界都变得冷冷清清、没有生气。他们特别喜欢睡觉,但多梦、睡眠质量差,因此每天睡十几个小时还感到睡眠不足,醒后仍显得十分疲惫、无精打采。

这些人的食欲往往较差,或总喜欢吃淀粉和碳水化合物食品。他们喜欢将自己关在屋里,体重增加较快。严重的冬季抑郁症患者甚至可以丧失工作能力。

如何防治冬季抑郁症:

防治本病的关键是增加日光照射和户外活动。白天常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听听轻松悦耳的音乐,参加一些能振奋精神的文体活动。多与朋友谈心聊天,或读些健康向上的书籍,以活跃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注意加强营养,改善饮食结构,适当多吃一些高热量、有健脑作用的食品以及蔬菜水果,少吃淀粉和碳水化合物食品,吃饭不宜过饱。按时作息,提高睡眠质量。

据联合国卫生组织介绍,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步和倒走,对防治冬季抑郁症有很好的疗效。这样的运动能对脚掌(主要是涌泉等重要穴位)起到刺激与按摩的作用,使大脑的左右半球交替产生兴奋和抑制,神经系统得到全面的锻炼,血液循环得到一定的调整和改善,很好地恢复体力和脑力。

五招教你远离冬季抑郁:

1.光线疗法:上午8点到10点的阳光最适宜进行户外活动,也可以尝试选择在室内有明亮灯光的地方照射30分钟到1个小时。

2.运动疗法: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步和倒走,这样能对脚掌起到刺激与按摩的作用,使大脑的左右半球交替产生兴奋和抑制。

3.饮食疗法:多吃一些热量高的肉类、豆类食物。合理控制饮食时间,避免因为情绪不佳而暴饮暴食,尤其不要在晚饭后摄入过多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甜食。此外,一些粗粮、面包、牛肉、香蕉、柑橘、巧克力、咖啡和绿茶都是很好的“情绪补充品”。

4.社交疗法:避免独自在家,多多参与岁末的集体活动。

5.色彩疗法:穿着颜色明快的外套,红色、黄色和白色都是不错的选择。

产前、产后防抑郁

很多人都知道有“产后抑郁症”,但对“产前抑郁症”和其严重性却知之甚少。其实产前抑郁症和产后抑郁症的危害性都非常严重,甚至还会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诸如自残、自杀等。值得提醒的是:女性从怀孕起到婴儿降生,在心理上就应及时调节,做好角色转换。

1、荷尔蒙变化引发抑郁

女性从怀孕起,由于体内荷尔蒙出现变化,特别在怀孕早期的3个月里,出现呕吐等各种身体不适;同时,心理也容易出现波动,情绪更容易低落。由于生育期女性是精神病易感人群,如果调节能力差的女性此时没有得到适当照顾,心理压力过大,难以从“少女角色”转换到“妈妈角色”,就可能在临床上表现出躁狂、抑郁、精神分裂,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和幻觉,以致发生难以预料的意外事件。

2、心理落差是患病原因

怀孕后的女性往往最担心产后会失去怀孕前的一切,在丈夫和单位里“失宠”,更多白领女性还担心自己身材会变形。 越来越多的中高收入女性在怀孕后马上辞退工作,原先充实的生活状态、明确的生活目的一下子就没了,人也变得很空虚,孕妇不做事情就东猜西想,猜想久了心理问题也就出来了;另外,城市女性从小没吃过苦,生孩子会带来的痛楚让她们整天诚惶诚恐。

3、准妈妈需要更多关爱

丈夫在孕前、产后都要密切关注妻子的心理变化,尽一切可能关心她、体贴她,减少不良刺激,使之保持愉快心情和稳定情绪,对生男、生女也不要有过多压力。

其次,在产前要做好孕妇的卫生宣教工作,使产妇对分娩和产后的卫生常识有所了解,减轻孕妇对分娩的恐惧感和紧张感。

此外,孕妇还应该及时调节情绪,放松心情,平时适当地进行户外运动,比如短途旅游、做孕妇操、游泳等,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保持充足的孕期营养,因为足够的营养和充分的休息能够避免心理疾病的发生。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一,定义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种在脑的特定部位给予电流刺激的新技术,其操作方法为把一绝缘线圈放在特定部位的头皮上,当围绕线圈的强烈电流通过时,就会产生强度为1,5-2,5特斯拉(teslas,为磁场强度单位,)的局部磁场,局部磁场会透过头皮和颅骨,进入皮质表层的数毫米处。初始电流强度的快速波动会导致磁场的波动,磁场的波动又会导致在皮层表层产生继发性电流(大约是初始电流强度的1/10万),产生的感应电流能抑制或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在某一特定皮质部位给予重复刺激的过程,称作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二、rTMS在精神疾病中的适应症

1、抑郁症

rTMS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种方法,研究最为深入。荟萃分析表明rTMS的具有中度抗抑郁作用。在全世界20多个rTMS研究中心,大部分已经都证实rTMS对抑郁症的疗效。

2、精神分裂症

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与抑郁症相比是非常少的。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包括一些meta分析肯定rTMS对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包括顽固性幻听,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各国尚未批准精神分裂症的幻听症状为rTMS的适应征。有研究结果认为rTMS对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另外有研究提示rTMS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迟发型运动障碍也有缓解作用。

3、其它

近年来,国外已开展了一些初步的临床研究,探讨rTMS对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症、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疾病是否有治疗作用。研究结果提示rTMS对上述疾病可能具有治疗作用,但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明确其疗效。

 二、rTMS使用的禁忌症

1、 癫痫发作史或强阳性癫痫家族史:特别是需要高频rTMS治疗时。有研究称低频rTMS对顽固性癫痫有疗效。

2、 严重躯体疾病患者;

3、 严重酒精滥用者,因为可能降低发生抽搐的阈值。

4、有颅脑手术史者,脑内有金属植入物者;

5、植入心脏起搏器者;

6、 孕期妇女;

三、TMS的不良反应与处理

TMS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患者一般都能耐受。rTMS不良反应有:

1、头痛 TMS所致头痛性质类似于紧张性头痛,由于头皮肌肉反复受刺激收缩所致,发生率10-30%。持续时间多较短暂,多可自行缓解,

2、 一过性失眠 少数患者在治疗开始后几天报告兴奋、入睡困难,一般不需要特殊干预,严重者可予以一定的短效镇静催眠药物,如唑吡坦。

3、癫痫发作 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