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靶向药物能治疗肿瘤

2020-07-14

哪些靶向药物能治疗肿瘤:
  靶向药研发国内外成为一个热点。针对人体的不同系统,靶向药研发也不一样。
  针对现在最常见的就是几大类,有像肺癌方面,肺癌方面现在就研发的药物是最多的靶向药。针对基因方面的EGFR的基因,现在已经有TKI的一线、二线、三线以及它的后线,就是四线的药物都已经研发出来。包括ALK基因的突变对于肺癌的研发的靶向药物已经做得非常好。对临床上的诊治作用非常大。
  乳腺癌现在最早的乳腺癌的HER2基因。HER2基因它是否是阳性,它的这种靶向药物已经很早地应用到临床。临床上术后是否采用这种传统的化疗,或者是靶向药治疗意义就非常大;结直肠肿瘤像贝伐单抗,还有西妥昔单抗这类药物已经也应用到临床方面;淋巴瘤也是有像抗CD20的这种抗体,也属于一种靶向药物,也应用到临床。
  另外还像东北比较常见的肝癌,间质性肿瘤这些多方面的肿瘤,现在都已经有靶向药物,已经上市用到临床。这些药物对于这些肿瘤患者治疗的效果也非常好,也使他的远期的生存率逐年的攀升。



哪些靶向药物能治疗肿瘤相关阅读


什么是分子靶向药物

分子靶向药物是在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理论基础上出现的新药, 相对于传统化疗药物有很多优势, 形成了一门治疗肿瘤的新领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副作用较小的方法。近20年来,人类对肿瘤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认识有了较大的发展, 对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凋亡、肿瘤血管形成等的研究也由细胞生物学水平转变到分子生物学水平, 许多新的概念包括信号传导、细胞周期、DNA修复等已经得到临床验证。因此, 大量以肿瘤细胞水平表达为靶点的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问世,并逐渐走向临床。

分子靶向药物有:

(1)细胞信号转导分子抑制剂: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易瑞沙,他昔瓦,格列卫等。

(2)新生血管抑制剂:如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内皮素抑制剂等。

(3)单克隆抗体药物:如美罗华、泽娃灵、赫赛汀等。

(4)转录因子抑制剂:维甲类X受体(RXR)抑制剂。

(5)蛋白酶小体抑制剂:万( Velcade)。

(6)L-门冬酰胺酶制剂: 培门冬酶(Pegaspargase)。

逆转肿瘤免疫逃逸的新策略

 (一)细胞因子

通过输注细胞因子,可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促其分化成熟。临床抗肿瘤免疫治疗最常用的细胞因子包括:IL-2、干扰素(IFN)等。

IL-2可促进T细胞增殖和分化,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如IFN-γ、IL-5、IL-6、TNF-β及CSF等;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免疫球蛋白的分泌;能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NK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等多种免疫效应细胞活化,并诱导杀伤细胞产生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同时可刺激单核-巨噬细胞活性。IL-2处于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网络的中心环节,对机体的免疫监视及抗肿瘤免疫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用于转移性肾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能使5%~10%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除此之外,通过与其它细胞因子、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等的联合,在膀胱癌、乳腺癌、肝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中亦有应用。不良反应有寒战、发热、水潴留、体重增加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等。治疗前或治疗过程中给予扑热息痛、消炎痛、肾皮质激素等可减轻不良反应。

IFN分为IFN-α、IFN-β、IFN-γ三类。抗肿瘤作用机制: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分裂、杀伤肿瘤细胞;上调肿瘤细胞表面MHC类分子表达;增强免疫效应细胞杀瘤活性。IFN-α可用于白血病、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瘤、肾癌等。IFN-γ免疫调节活性较强,常与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联用。IFN治疗一般无严重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有流感样症状、发热、疲乏、头痛,与剂量有关。

 (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通过回输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以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

1.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CIK疗法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CD3单克隆抗体、IL-2、IFN-γ等)刺激活化后回输体内的治疗方法。其杀瘤活性强、杀瘤谱广、不良反应轻微,广泛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

2. LAK细胞

LAK细胞是指自体或同种异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经细胞因子(以IL-2为主)活化后获得的免疫杀伤细胞。其杀伤效应具有一定的非特异性,即具有较广谱的抗肿瘤作用。目前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其对肾癌、恶性黑色素瘤、肺癌、鼻咽癌、白血病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较好,而对其他实体肿瘤如肝癌、肠癌等则疗效不甚理想。当肿瘤负荷较大或出现转移时,其作用受到了限制。但对于控制复发、转移、微小残留灶以及恶性胸(腹)水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3.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TIL细胞指肿瘤组织中的具有抗肿瘤效应的浸润性淋巴细胞。目前获得TIL细胞的途径主要有三种:①手术切除或活检的肿瘤组织;②癌性胸水、腹水中的淋巴细胞;③转移淋巴结。TIL细胞分离操作复杂,易造成污染,培养时间较长,且多数肿瘤组织中TIL细胞含量很少,其培养成功率只有20%左右。因此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中医药治疗肿瘤有什么方法

软坚散结

软坚散结法是以能够软化肿块、消散硬结的中药,来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中医学认为,肿瘤形成后在体内聚结成块,故通常都有浅表或深部局部肿块和硬结的临床表现。软坚散结中药可以软化肿瘤形成的肿块,使肿瘤产生的硬结得以消散,从而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常与其他疗法相配合,提高治疗肿瘤的疗效。许多研究工作都表明,软坚散结中药具有直接抑制舯瘤细胞的作用,并能促进癌变部位病理产物和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可应用于肿瘤局部病灶的治疗。

通常用于治疗肿瘤的软坚散结中药有牡蛎鳖甲、龟板。瓦楞子、土鳖甲、昆布海藻海螵蛸海浮石地龙、硼砂等。

以毒攻毒

以毒攻毒法是以某些具有毒性的中药对抗邪毒,来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中医学认为,邪毒是产生肿瘤的病因之一,气滞血、痰凝湿聚、热毒内蕴等久之均能察积成邪毒,邪毒结于体内形成肿瘤。毒陷邪深结聚于体内,则非攻不克,故中医常用具有一定毒性的中药,性峻力猛以攻邪毒,这就是治疗肿瘤的以毒攻毒法。

古代医籍记载与民间流传的许多治疗肿瘤的中药、复方及验方,也大都采用以毒攻毒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以毒攻毒的中药主要是对肿瘤有直接的抑制作用,有的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并刺激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应用以毒攻毒法治疗肿瘤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与耐受能力,准确把握用量、用法及用药时间,一般多在肿瘤发展的某阶段谨慎使用,或在扶正固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

此外,由于以毒攻毒中药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接近,所以要慎重掌握剂量,并适可而止,在邪毒衰其大半之后,改用无毒或小毒的中药扶正祛邪。

在临床用于治疗肿瘤的以毒攻毒中药有动物药中的全蝎蜈蚣、斑蝥、蟾蜍、蛇毒蜣螂、僵蚕等;矿物药中的雄黄硇砂、砒石、轻粉等;植物药中的藤黄、藜芦常山狼毒马钱子巴豆急性子、钩吻、芫花、乌头等。

益气健脾

益气健脾法是以具有补益正气、健脾和胃作用的中药,进行扶正培本治疗的一种方法。中医学认为,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正气不足、脾胃虚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而从益气健脾着手,调动机体内在抗病能力,维持其内环境的稳定与机体内外的相对平衡,对于肿瘤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近30年来,国内许多临床观察结果都表明,应用益气健脾法治疗肿瘤,具有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放疗、化疗完成率;促进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等多方面作用。

有关的药理实验研究也证实,益气健脾中药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促进机体的物质代谢,调节机体环核苷酸水平,并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通常用于治疗肿瘤的益气健脾中药有黄芪人参党参茯苓山药白术、扁豆、薏苡仁等。

消化道肿瘤的热灌注化疗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专业分科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对疾病的细致观察和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精细分科便成为医学进步的显著标志! 然而,人体却是一部非常精密奇妙的“机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整体性又要求各个专科间必须相互配合、协同防治,才能对整体的人进行全面有效的治疗。这就要求当今的医生不仅需要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广博的医疗知识,在自己专业治疗过程中,吸纳并使用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也就是说一个真正的优秀医生,不一定什么都得精通,但一定要尽可能通晓。话虽是这样说,要做到这一点,必需从点点滴滴做起。

肿瘤仍是人类所面临的顽敌。它的治疗遵循着“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生物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手术只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肿瘤负荷,尽可能达到肿瘤的根治,而所谓根治也只是相对的,绝对的根治是不存在的。所以,手术后总会或多或少的遗留一些肿瘤细胞或组织,这些肿瘤的残留物可以死灰复燃,以致肿瘤卷土而来。故手术后大多数病人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它是手术治疗不可缺少的补充,通过它,我们能够更好的控制肿瘤,以达到延长病人的生命之目的。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综合治疗的内容越来越多。如何为病人选择这些繁多的综合治疗?这就是医生必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外科医生也一样,在你的手术完成后,你必需将病人介绍到合适的综合治疗医生手中,而不能再将病人推向社会。这对解决当前的看病难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热灌注化疗(CHPP)是综合治疗中的一支新兵。它使热疗与化疗灌注药物产生有机的互补作用,增加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能够更有效地杀伤恶性肿瘤细胞,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命,同时又减轻放疗和化疗所产生的副作用,而被国际医学界称之为“绿色疗法”。如果能将热灌注化疗与静脉化疗序贯进行,又能大大地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一 什么是热灌注化疗?

热灌注化疗是化疗和热疗结合应用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疗法。

二 热灌注化疗治疗原理。

其原理是利用物理能量加热热效应好的化疗药物,灌注到肿瘤部位,使肿瘤组织温度上升到有效治疗温度(42.5℃—43.5℃)持续60~120分钟,达到既破坏肿瘤细胞又不损伤正常组织(正常组织细胞的温度安全界限为45℃±1℃)的一种方法。热灌注化疗不但对肿瘤细胞有直接的细胞毒效应,还可以增强化疗、放疗的疗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的转移。我国的热灌注化疗,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三 哪些肿瘤适合做热灌注化疗?

适用于肺癌、胃癌、食道癌、肝癌、大肠癌(阑尾粘液性癌)、腹膜假性粘液瘤(癌)、卵巢癌(卵巢粘液瘤或癌)、各类肉瘤、乳腺癌、胸腹腔积液及晚期的顽固性疼痛等症状的病人的治疗。

四 热灌注化疗的效果如何?

胃肠道肿瘤常发生腹腔脏器、腹膜、腹腔淋巴结的转移,即使是经过手术切除的病人,腹腔转移发生率也非常高,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中位生存期为几周或几个月,一年生存率不足10%。

1980年spratl首先提出了持续腹腔热灌注化疗,后来日本对突破全层的胃癌手术后行CHPP,并进行了系统随机分组研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肯定结论:CHPP时药物在腹腔组织的浓度远高于血浆浓度,甚至达1000倍,况且由于腹膜腔的吸收,门脉系统的药物浓度也比周围血高达10倍,这对治疗肝癌、胰腺癌都有良好的帮助。

法国里昂大学Glehen等公布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腹腔内热化疗对胃癌转移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术前没有腹水及曾接受过有效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患者。Glehen指出,胃癌患者多数因为出现腹腔种植转移而只能接受姑息性手术并容易术后复发,当前较积极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术后立即进行腹膜腔内化疗,扩大腹膜切除范围辅以腹腔热化疗。Glehen认为,肿瘤细胞减灭术结合腹腔热化疗对提高胃癌腹膜转移病人的生存率有效。

我认识和了解腹腔热灌注化疗还是因为治疗了一些腹膜假性粘液瘤(癌)的病人。腹膜假性粘液瘤是一种少见的以具备分泌粘液的细胞在腹膜种植并产生大量胶冻样粘液为特征的疾病,多继发阑尾粘液囊肿、卵巢粘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为一种低度恶性病变。其特点是不经淋巴管或血管扩散,只种植于腹膜或肠系膜表面且不向脏器浸润,同时产生大量粘液性腹水。尽管有大约50%~70%的病人最后复发,但总的5年生存率大约也是50%~70%。10年生存率为65%,即使有腹膜假黏液瘤的患者5年生存率亦可达50%。其预后尚好。它对静脉化疗和放疗极不敏感,而腹腔热化疗在腹膜假性粘液瘤(癌)的辅助性治疗中备受推崇。

淋巴瘤的症状

淋巴细胞发生了恶变即称为淋巴瘤,大体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在我国,霍奇金淋巴瘤占淋巴瘤的9%~10%,是一组疗效相对较好的恶性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全部淋巴瘤病例的90%左右,并且近十几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

 一、病因

淋巴瘤的病因尚未明确,但是和下面的几个因素有着关系:

1、EB病毒感染;

2、存在免疫缺陷的人;

3、电离辐射;

4、遗传因素也有报道,有时可见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二、症状

 (一)、早期症状

1、淋巴结肿大:较多的患者在早期表现为无痛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后其他部位亦陆续发现。淋巴结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坚韧,均匀,丰满。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期和中期互不融合,可活动。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也可互相融合成大块,直径达20cm以上,有的患者从起病即有多处淋巴结肿大,很难确定何处为首发部位。

2、免疫功能低下:由于HD患者,特别是晚期病人,免疫状况低下,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新型隐球菌等;也可发生血源性化脓性脑膜炎或脑脓肿。恶性淋巴瘤侵犯脑实质可伴发脑出血。

3、肝与脾:原发性肝恶性淋巴瘤少见,文献仅有个例报道。继发侵犯肝脏的并不少见。有肝受侵的预后不佳,比有全身症状的还差。

4、结外器官:一般发生于NHL,在罕见的情况下HD亦可有结外器官如骨、咽淋巴环、皮肤、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等。

5、贫血:恶性淋巴瘤患者约10%~20%在就诊时即有贫血,甚至可发生于淋巴结肿大前几个月。晚期患者更常出现贫血。进行性贫血和血沉增快是临床上判断恶性淋巴瘤发展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6、皮肤病变:恶性淋巴瘤患者可有一系列非特异性皮肤表现,发生率约13%~53%。常见的为糙皮病样丘疹、带状疱疹、全身性疱疹样皮炎、色素沉着、鱼鳞癣及剥脱性皮炎。也可发生荨麻疹、结节性红斑、皮肌炎、色素性荨麻疹等。至于由于皮痒而引起的抓痕和皮肤感染则更为常见。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免疫状况低下,皮肤感染常经久破溃、渗液,形成全身性散在的皮肤增厚、脱屑。

7、神经系统表现:恶性淋巴瘤患者可有一系列非特异性神经系统表现,如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病、感觉或运动性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多发性肌病等等。病变性质可为:①变性;②脱髓;③感染性;④坏死性或混合存在。

8、纵隔:纵隔也是好发部位之一。多数患者在初期常无明显症状。受侵的纵隔淋巴结,可以是单个的淋巴结增大;也可以是多个淋巴结融合成巨块;外缘呈波浪状,侵犯一侧或双侧纵隔,以后者较多见。晚期可出现压迫症状。

9、全身症状:约10%的患者可以发热、皮痒、盗汗及消瘦等全身症状为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有乏力和贫血。一般随着病情的进展,全身症状可以加重。这类患者中可有淋巴细胞减少。纵隔和腹膜后恶性淋巴瘤伴有发热、皮痒的较多。

持续发热、多汗、体重下降等可能标志着疾病进展,机体免疫功能的衰竭,因之预后不佳。但也有的患者单有皮痒、发热而不伴有巨大肿块,经治疗后迅速好转者,预后反而较好。

 (二)、晚期症状

1、皮肤,非特异性损害常见的有皮肤瘙痒症及痒疹。

2、扁桃体和口、鼻、咽部,淋巴肿瘤侵犯口、鼻、咽部者,临床有吞咽困难、鼻塞、鼻衄。

3、瘙痒症在霍奇金病较为多见,约占85%。

4、其他,淋巴肿瘤尚可浸润胰腺,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