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下肢静脉血栓

2020-07-14

如何治疗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分为周边性的静脉血栓,也就是在膝关节以远处的静脉血栓和中心部位的静脉血栓,就说膝关节以上的在大腿根部,包括盆腔静脉的静脉血栓。如果静脉血栓发生在下肢的浅静脉,我们叫浅静脉血栓,一般来说没有大的生命危险,可以给予局部的抗凝治疗。大部分患者会自行缓解。如果血栓发生在膝关节以远的部位,比如肌间静脉血栓,可以给予抗凝治疗,如果治疗效果不好,可以考虑溶栓治疗。
  对于中央型的静脉血栓,比如骨静脉、髂静脉出现血栓,需要重视正规的抗凝溶栓治疗,如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肝素,口服华法林药物。如果症状不缓解考虑住院治疗,给予输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如果患者不能够进行抗凝,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放置下腔静脉滤器,下腔静脉滤器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需要放,只是少数患者抗凝不能进行,或者是抗凝无效,担心血栓脱落形成肺栓塞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考虑放置腔镜滤器。因为腔镜滤器本身可以造成血栓形成,同时静脉滤器放着之后还需要取出来。
  总之放置腔镜滤器是有严格指征的,不是所有的静脉血栓患者都需要放置腔镜滤器。



如何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相关阅读


静脉血栓是什么

静脉血栓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这是一种由于静脉血液淤滞凝结导致的血管疾病,由于长期的疼痛,它对患者的工作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果血栓脱落,它还有可能堵塞肺动脉,导致患者猝死。

静脉血栓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其中下肢静脉血栓十分常见,它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影响到患者的劳动力,甚至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许多人对静脉血栓这种疾病不是特别了解,那静脉血栓是什么疾病?
  一、静脉血栓是什么疾病
  静脉血栓是一种血管疾病,它是由于静脉的血液淤滞凝结导致的,可发生在患者的上下肢,其中又以下肢静脉血栓较为多见。由于血栓可不断生长,甚至可生长至下腔静脉,如果脱落到肺部,可堵塞肺动脉,引起患者的猝死,因此,它对患者来说十分危险。静脉血栓的病因较多,血液成分异常、静脉血管内皮破坏以及静脉血流流速变化都可引起静脉血栓。
  二、静脉血栓存在哪些危害
  1、生命危险
  下肢静脉血栓的急性期,有部分患者可因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这是十分严重的并发症,脱落的血栓可回流入心脏,之后流回肺内,阻塞肺动脉。症状较轻可不发生症状,但病情严重的会有胸闷、咯血、心悸、胸疼等症状,甚至可造成患者晕厥、死亡,对生命造成威胁。
  2、出现残疾症状
  当形成陈旧性深静脉血栓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后遗症,由于长期受到疼痛的折磨,对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致残。
  3、形成并发症症状
  静脉血栓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就会造成下肢水肿,并对动脉和神经造成压迫,产生一定的危害,比如会出现下肢麻木、肿胀以及青紫的症状。并且还会伴有面色苍白和身体温度下降的并发症症状,不论患者出现轻度或是严重的症状,都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防止疾病对生命产生威胁。

下肢静脉血栓如何治疗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一般是采用药物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具体是服用肝素和华法林、阿司匹林,也可以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同时需要在血栓内灌注溶栓药物。而必要时最好及时做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手术,以便及时解除病灶。

下肢静脉血栓是目前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在发病之后,下肢部位会持续性处于肿胀等不良状态,会给日常行走以及其它活动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一般要及时接受相关治疗,那么患上下肢静脉血栓如何治疗才能痊愈呢?
  一、下肢静脉血栓如何治疗
  1.药物疗法:抗凝治疗:在患上该病之后,患者可以进行抗凝治疗。主要是需要服用香豆素抗凝血剂类药物以及非肠道用药抗凝血剂等药品,其中在临床方面最为常用的是肝素和华法林,也可以用阿司匹林。且可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用药,可以起到显着的抗凝作用。另外,最好是搭配一定量的尿激酶和链激酶进行综合性治疗。溶栓治疗:溶栓疗法可以有效改善病症,一般从患侧胆静脉做穿刺顺行插,之后向血栓内持续灌注一定剂量的溶栓药物。
  2.手术疗法:手术取栓是目前临床医学方面治疗该病的最有效疗法之一。患者主要是可以做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手术,可通过介入方法植入,且滤网可以选择使用永久型或者可取出型,这样可以有效消除形成的血栓,进而解除静脉梗阻。
  二、下肢静脉血栓如何护理
  1.坚持卧床休息:下肢深静脉一旦有血栓形成,患者就需要及时采用一般性疗法来舒缓症状。建议要坚持卧床休息,减少因为走动而发生血栓脱落以及肺栓塞等不良后果。
  2.适当抬高患肢: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可以适当抬高患肢,以便利于局部血液回流,从而避免血栓症状进一步加重。
  3.穿戴弹力袜:患者在卧床休息2周左右后可穿弹力袜,或者也可以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这样可以有效减轻血栓症状,并能促进病症的彻底性消除。

下肢静脉血栓治疗

下肢静脉血栓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非常有可能会发生,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应该及时治疗,否则就有可能会产生其他的一下病发后遗症。下肢静脉血栓正确治疗非常重要。那下肢静脉曲张要如何治疗呢?

下肢静脉血栓治疗可以采取卧床休息时抬高患肢,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后,在卧床休息或者其他休息时间,可以把患有静脉血栓的下肢抬高一点。这种姿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肺血栓。并且可以缓解病人的疼痛。

下肢静脉血栓治疗可以采取使用抗凝剂。现在使用抗凝剂是治疗静脉血栓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使用抗凝剂后可以防止已经形成的血栓继续加重,也可以预防其他部位会形成新的血栓。抗凝药一般是口服华法林或者利伐沙班。现在利伐沙班的应用比较广泛。

下肢静脉血栓治疗可以采取溶栓治疗。溶栓治疗一般使用尿激酶治疗,可以把尿激酶通过浅静脉对全身进行给药,尿激酶会随着血液循环均匀分布在体内,达到溶栓的目的。也可以先把血管腔内的物理性开通部分解除流出道梗堵,然后该使溶栓药物通过导管与血栓直接接触。以便溶解血栓,使主干静脉畅通恢复。
  下肢静脉血栓治疗可以单独选一种治疗方法,有时候也需要综合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时间根据病情和选择的治疗方法,需要六个月左右。抗凝治疗时抗凝治疗应该持续不间断。对于会有反复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抗凝治疗最好长期不去间断。如果有必要的话,最好带日常生活中长期穿着医用弹力长袜。

下肢静脉血栓能自愈吗

下肢静脉血栓不仅仅让患者承受了肢体上的痛苦,还导致心理上巨大的压力,虽然下肢静脉血栓是可以治愈的,但仍然会有不少患者希望不用经过治疗就可以自愈,这样既可以不用承受治疗所带来的恐惧感,又可以减轻经济上的压力。那么,下肢静脉血栓能自愈吗?

一、下肢静脉血栓能自愈吗
  下肢静脉血栓这种疾病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如果想不通过治疗就不药而愈,是不现实的。在患了下肢静脉血栓之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采取抗凝疗法,必要时还要手术治疗,才可以控制病情,以避免出现并发症。如果寄希望于自愈而耽误了病情,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二、下肢静脉血栓的症状
  1、早期症状:下肢静脉血栓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比较经典的症状是一侧肢体突然发生肿胀,先从小腿开始,之后慢慢累及大腿。发病之后2-3天肿胀的情况最为严重,之后又会慢慢消退,但腿部依然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患肢出现疼痛的症状,在运动及站立时更为明显。患肢皮肤泛红,表面温度也偏高,可以有压痛感。

2、中期症状:下肢静脉血栓发展到中期,疼痛会慢慢加重,患者行走时疼痛加剧,而休息时则症状减轻。中期患者在从事体力活时常常会觉得力不从心。患肢皮肤发亮,有可能出现水疱或血疱,皮肤呈现也紫青色,这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股青肿。病情严重时,还会出现动脉痉挛,可以发现下肢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
  3、晚期症状:下肢静脉血栓发展到晚期,患肢日渐增厚,肢体可以出现麻木、烧灼等异样感觉,同时患者会出现高烧、神萎并伴随着指端到小腿的组织坏死,并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

腿肿、脚肿、脚痛、腿痒……这些看似寻常的症状,若因静脉病变引起,如果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导致下肢溃烂,甚至引发肺栓塞导致猝死。

静脉栓塞是下肢静脉血管被一些小血栓塞住了,导致血液回流不畅,所以才会出现腿肿的症状。所以,这类病人上厕所要特别小心,因为一蹲一站的动作最容易让原来静止的血栓松动,如果这些血栓顺着血液跑到肺部,就会造成肺栓塞,导致猝死。

引起静脉栓塞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明确,但患这种病的人多数伴有肥胖、高血脂和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长期卧床等病史。随着近年来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摄入的蛋白质、胆固醇、脂肪等物质过多,这种疾病的发病数字在不断上升。

脚肿是这种疾病常伴有的症状,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该疾病缺乏认识,所以很多患者在出现脚肿、脚胀、脚痛等早期症状时,根本不知道自己患了什么病,即使意识到是疾病,但却不知道该看什么科。以至于很多病人都是到双腿溃烂时才到医院就诊,但此时已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因此,如果发现自己出现脚肿等症状,切不可掉以轻心。有的老人,以为按摩能消肿,实际上如果是因为静脉血栓引起的脚肿,按摩不仅无法消肿,反而会让血栓松动,引起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