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哪儿是中极穴

2020-07-14

肚脐哪儿是中极穴
  中极穴的取穴位置在哪?中极穴其实是任脉的穴位,它是膀胱的募穴,正常的取穴位置是在脐下的四寸,但是这个四寸不是普通尺子量的四寸,而是指要取穴的患者的同身寸。这就是涉及到中医的一个学术概念,也就是这个患者的四横指是他的三寸的位置,患者本人的四横指是他的三寸的位置,在三寸的基础上再加一指,一个大拇哥的一指,就是四寸,脐下四寸就是中极穴,中极穴是膀胱的募穴,所以它有募集水湿的作用。
  对于一些水湿蓄积的疾病,比如说浮肿,比如说小便不利,还有比如说一些肥胖的,腹部肥胖的患者都有效果。另外一个中极穴因为靠近腹部,所以女性的一些生殖系统的疾病,男性的一些前列腺的问题都可以用中极穴来治疗。



肚脐哪儿是中极穴相关阅读


极泉穴

高及甚为极,君位为极;水之始出曰泉。心者,君主之官,极泉位置最高,又为首穴,如君登极。心主血脉,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喻手少阴脉气由此如泉中之水急流而出,故名极泉。

【定位归经】
  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主治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等疾病。
  【功能主治及配伍】
  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主治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等疾病。
  (1)心痛干呕烦满:配侠白穴(《针灸资生经》)。
  (2)腋窝痛:配日月穴肩贞穴少海穴内关穴阳辅穴丘墟穴(《针灸学手册》)。
  (3)四肢不收:配日月穴、脾俞穴(《针灸资生经》)。
  (4)咽干咽喉肿痛:配太渊穴偏历穴太冲穴天突穴(出处同上)。
  (5)心悸、冠心病:配神门穴、内关穴、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6)肘臂冷痛:配侠白,有通经活络的作用。
  【保健方法】
  (1)刺法:避开腋动脉,直刺0.3~0.5寸,整个腋窝酸胀,有麻电感向前臂、指端放散,或上肢抽动,以3次为度。
  (2)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适合人群】
  (1)心悸心慌
  治疗手法——弹拨极泉
  施治者一手托起被治者左侧上肢,使其腋窝暴露,另一手食、中指并拢,伸入腋窝内,用力弹拨位于腋窝顶点的极泉穴,此处腋神经、腋动脉、腋静脉集合成束,弹拨时手指下会有条索感,注意弹拨时手指要用力向内勾按,弹拨的速度不要过急,被治者会有明显的酸麻感,并向肩部、上肢放散。
  (2)胃胀
  治疗手法——按压左侧极泉穴
  用大拇指指肚使劲按压左侧极泉穴,连续按20下,胃胀很快就会得到缓解。然后把捣碎的白参片贴在此穴上,再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贴12个小时,休息12个小时。
  【注意事项】
  (1)本穴一般不炙。
  (2)避开腋动脉:以一手按住搏动的动脉,在动脉的内后缘进针。
  (3)不宜大幅度提插:因为腋腔内组织疏松,且腋静脉与深筋膜愈着,保持扩张状态,如不慎刺中血管,会造成血肿。避免刺伤腋窝部血管,引起腋内出血。意外及处理 形成血肿应立即退针,先冷敷后热敷,以促进血肿消散。

会阴穴

会阴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会阴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为一直线,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

定位归经
  会阴穴位于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间点。
  功能主治及配伍
  有缓解治疗性功能障碍、月经不调、小便不通、阴部瘙痒、阳痿、带下、疝气、脱肛、癫狂、昏迷等功能。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1)产后暴厥:配三阴交,有强阴醒神的作用,主治产后暴厥。
  (2)养阴泻热:配鱼际,有养阴泻热的作用,主治阴汗如水流。
  (3)难产:配中极、肩井,有行气通络,强阴壮阳的作用,主治难产,胞衣不下,宫缩无力,产门不开等。
  (4)遗精:配肾俞,治遗精。
  (5)溺水窒息:配人中,阴陵泉,治溺水窒息。
  保健方法
  会阴穴是我们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有以下几种保健方法:
  (1)按摩法:取仰卧式,将双腿屈膝盘起。将双手相对合搓热之后,用 左手按摩会阴穴。按摩速度和力量以适应为度,一边按摩—边默数1~100个数。即按摩的次数,一上一下为1次功。当会阴穴有了热胀感时,即停止按摩。随着气力、体力增强之后,可以增加按摩次数。
  (2)艾灸法:会阴穴艾条灸5-15分钟,会阴穴艾炷灸3-5壮。
  (3)针刺法:直刺0.5-1寸(孕妇慎用)。
  适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疗,尤其适合以下人群:
  (1)妇科疾病:时常做一些女性生殖按摩保健,是可以有效的治疗妇科疾病的。
  (2)便秘:经常按摩会阴穴,能解决便秘,疏通体内脉结,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循环,对调节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
  注意事项
  (1)做会阴穴按摩时力度不要太大,动作要轻柔。
  (2)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睛明穴

睛明是足太阳膀胱经俞穴,别名目内眦,泪孔穴,泪空穴,泪腔穴,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

【定位归经】
  位于目内眦外,在鼻梁两侧距内眼角半分的地方。穴主目视不明,故名睛明;用手指按在穴位上挤压、上下移动,可以感觉到鼻粱深处有隐痛。
  【功能主治及配伍】
  目赤肿痛,憎寒头痛,目眩,迎风流泪,内眦痒痛,胬肉攀睛,目翳、目视不明,近视,夜盲,色盲。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1)视目不明: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
  (2)目生翳膜:睛明、合谷(大肠经)、四白(胃经)。
  (3)目痛:睛明、肾俞(膀胱经)、关元(任脉)、光明(胆经)、涌泉(肾经)、行间(肝经)。
  (4)球后视神经炎:睛明、风池(胆经)、合谷(大肠经)、行间(肝经)、足叁里(胃经)。
  (5)翼状胬肉:睛明、少泽(小肠经)、太阳(奇穴)、合谷(大肠经)。
  (6)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青光眼:睛明、肝俞(膀胱经)、肾俞(膀胱经)、风池(胆经)、太阳(奇穴)、角孙(叁焦经)、合谷(大肠经)。
  【保健方法】
  晴明穴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以下是其保健方法:
  (1)针刺法:嘱病人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向外侧固定,右手持针沿眼眶边缘缓慢进针,刺入0.3~0.5寸。
  (2)按摩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指端按、揉、拿、捏此穴,每次按摩2分钟。按摩睛明穴每隔两个小时用大拇指和食指以画圈的方式按压此穴位,可令疲劳的双眼立刻得到放松,建议每日多按揉几次睛明穴。
  【适用人群】
  晴明穴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疗,尤其适合以下人群:
  (1)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迎风流泪、结膜炎、目赤肿痛、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近视、夜盲,色盲等,这种体质的人可采用按摩晴明穴法。
  (2)疼痛:主要表现为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可采用针刺晴明穴法。
  【注意事项】
  (1)针刺时不宜作大幅度提插、捻转。
  (2)禁灸。
  (3)如有血肿、皮损、怀疑骨折的病人都不要按摩。另外,有骨质疏松的病人按摩时不要过力。眼部卫生一定要注意。

百会穴

百会穴,别名三阳五会、天满、巅上。属督脉。百会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一说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交会穴。位于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定位归经】
  定位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功能主治及配伍】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1)中风失音:配天窗穴治中风失音不能言语。
  (2)小二脱肛:配百会、长强穴大肠俞穴治小儿脱肛。
  (3)尸厥、卒中、气脱:配百会、人中穴、合谷穴间使穴气海穴关元穴治尸厥、卒中、气脱。
  (4)癫痫:配百会、水沟穴京骨穴治癫痫大发作。
  【保健方法】
  百会穴是我们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有以下几种保健方法:
  (1)按摩法:端坐在椅子上,用手掌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可以疏通经络,提升督脉的阳气。高血压的朋友用此方法,每天坚持,可以使血压稳定并降下来。对于低血压患者,刺激百会穴可以起到升提血压的作用。
  (2)艾灸法:百会之所以叫百会,就有一穴开百穴开的功能。艾灸的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时间一般是30分钟左右,以自己感到舒适为准。
  (3)针刺法:一般沿皮刺0.3~0.5寸。若小儿囟门不合及脑积水患者慎用。
  【适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疗,尤其适合以下人群:
  (1)头痛
  按压头顶的百会穴,两耳往上交会至头顶,能让全身气血通畅。
  (2)鼻炎
  左手食指和中指分开,放在百会穴两侧,右手拿点燃的艾条,距离百会穴10cm~15cm艾灸。每次10~15分钟,每天一次。同时配合揉迎香穴,口禾髎,揉耳后高骨,掐合谷穴。
  【注意事项】
  (1)艾灸之后我们不要立即冷水洗手或者洗澡,最好半小时之后再进行,即使是现在比较热的夏天也是不可以的,艾灸之后还需要多温开水,不能和冷水或者冰水,这样才能有利于器官排毒。
  (2)在施灸之前我们需要注意体位,找一个自然的舒适的位置,并且保证穴位的准确性,并且在施灸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力集中一些,避免分神,艾条移开穴位,这样才能保证效果。

天突穴

天指上言,突指结喉突起。穴在结喉下宛宛中,主治咽喉疾病,针此能通利肺气,使之爽利通畅,因名天突。别称玉户、天瞿,出《灵枢·本输》中,属任脉。

【定位归经】
  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甲状肌;布有皮下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层为气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功能主治及配伍】
  天突穴主要用于胸肺及颈部疾患:如咳嗽、哮喘、胸中气逆、肺痈、咳吐脓血、喉痹、咽干、失音、暴痦、呕吐、呃逆、喉鸣、梅核气、瘿瘤、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等。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1)配定喘、膻中、丰隆,宣肺降气化痰,治哮喘;
  (2)配内关、中脘,理气降逆和胃,治呃逆;
  (2)配涌泉、内关,降气通络,治失语。
  【保健方法】
  天突穴是我们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有以下几种保健方法:
  (1)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针刺方法
  先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可灸。
  先直刺,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即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
  (3)艾灸方法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适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疗,尤其适合以下人群:
  (1)咳嗽、咽喉疼痛。
  天突是肺开在外面的窗口,我们知道,和肺有关的一个最常见的疾病是哮喘。可能有人不太了解,哮喘其实和肾也有很大的关系,中医说哮喘是人体元气不足的表现。所以,我们在按摩这个穴的时候,可以一边按摩,一边做吞咽的动作,配合我们的呼吸,将唾液吞咽下来。
  中医说肾主唾,唾液下降的过程也相当于一种补肾的方法,能够补充人体的元气。这样一边吞咽一边按摩,在补肾的同时,还能减轻按摩天突所带来的不畅快的感觉。哮喘患者在感到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一定要试一试。
  (2)梅核气。
  很简单的治疗梅核气的方法:令患者每日不定时用一手食指向胸骨上窝处(天突穴)反复按压,力量适中,每次按压10余下,以自觉局部有酸、胀、微痛感为度。连续施术2个月,一般患者按压半个月左右即可有明显的效果。热敷天突有奇效!在天突的刺激上,艾灸的刺激有时候过于强烈,而按摩的刺激过于微弱,那么不妨两则掐头去尾取其中,试试热敷吧!除了艾灸和按摩之外,天突热敷也是一个极好的刺激办法。
  【注意事项】
  (1)天突穴针刺不能过深,也不宜向左右刺,以防刺伤锁骨下动脉及肺尖。如刺中气管壁,针下有硬而轻度弹性的感觉,病人出现喉痒欲咳等现象;若刺破气管壁,可引起剧烈的咳嗽及血痰等现象。
  (2)如刺中无名静脉或主动脉弓时,针下可有柔软而有弹力的阻力或病人有疼痛感觉,应即退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