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穴是什么

2020-07-14

合谷穴是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一个穴位,它的位置是在手的背侧,第二掌骨的中点下缘位置,就是合谷穴。在按压合谷穴的时候,有明显的酸胀感觉。合谷穴在临床上非常常用,治疗的疾病范围也很广。合谷穴的作用主要是疏风、清热、解表、活血、止痛。在临床上主要可以用于治疗一些头痛、牙痛、咽喉肿痛等,这些头面五官的疾病;还能够治疗月经不调、痛经,这些妇科的病症;还能治疗一些皮肤科的疾病,以及治疗上肢的麻木、疼痛等疾病。



合谷穴是什么相关阅读


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人体的足背上,位于第一根大脚趾与第二根脚趾的缝隙间下方大约2寸的位置,经常按摩行间穴可以帮助我们大家有效的预防和缓解腿抽筋、中风、失眠等症状。

【定位归经】
  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趾背侧动、静脉;腓神经的跖背侧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分歧处。
  【功能主治及配伍】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1)青光眼、降眼压:配睛明穴治青光眼、降眼压。
  (2)肝火上炎、头痛眩晕:配太冲穴、合谷穴、风池穴百会穴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
  (3)胃痛:配中脘穴肝俞穴胃俞穴治肝气犯胃之胃痛。
  (4)干咳咯血:配中府穴孔最穴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
  【保健方法】
  行间穴是我们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有以下几种保健方法:
  (1)针灸法:常规消毒后,取毫针略向上斜刺该穴0.5-1寸深,使局部酸胀向足背放射,留针20-30分钟。
  (2)按摩法:按摩,按压行间穴5秒钟,压到有酸感后,休息5秒钟再按压,一共20次。
  【适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疗,尤其适合以下人群:
  (1)腿抽筋:通过按摩行间穴的方法来进行养生,可以起到的效果非常强,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效果比较好。按摩的时候,用大拇指点按在行间穴的位置,轻轻按揉3分钟左右,稍微用力,以感觉压痛为度。如果是懒得用手按,也可以光脚,用一只脚的拇趾去踩另一只脚的行间穴位置
  (2)头疼目眩: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疼目眩的情况,引起这种情况的病因其实是非常多的。如果是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头痛目眩,大家可以通过艾灸行间穴来解决这个问题。
  【注意事项】
  (1)按揉的时候要稍微用力,以感觉压痛为度,按揉3-5分钟或者200下即可,要根据个人承受能力而定。
  (2)骨折或者崴脚,还没有诊断清楚的时候不能随便动此穴。

肩髃穴

肩髃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出自《灵枢·经别》。此腧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有疏经通络,理气化痰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瘾疹等病症。肩髃:髃,髃骨,为肩端之骨。此穴在肩端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故名。

【定位归经】
  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处;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此穴;或者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上处取穴。
  【功能主治及配伍】
  功效主治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保健方法】
  肩髃穴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了,相信我们很多的朋友们生活中都是见过肩髃穴的,适当的按揉肩髃穴还可以促进大家的身体的健康。
  (1)按摩法:按摩时可以取仰卧位,放松肩膀,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揉本穴或者以中指指腹点揉本穴,每次3-5分钟。自我按摩时先将对侧手搭于肩上,四指尽量展开抓牢肩部,掌心贴紧肌肉,用大拇指在肩髃穴的位置作旋转按摩。按摩结束后,可以对肩髃穴周围的肌肉做适当的揉捏以消除不适之感。
  (2)拔罐法:刺激肩髃穴可以选择拔火罐,每次拔火罐的10-15分钟即可,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局部皮肤的损伤。
  (3)针刺法:透极泉穴,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2~3寸。治岗上肌腱炎时,垂臂,针与穴位下外侧皮肤呈50度夹角,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水平方向针刺1.0~1.5寸,针刺2寸时,可刺入冈上肌。
  斜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时,向肩内陵、肩、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
  横刺,上肢外展牵制时,可向三角肌方向透刺2~3寸,臂部酸胀。
  (4)艾灸法:将点燃的艾灸一端悬于肩髃穴之上,垂直对着皮肤,距离皮肤表面约两到三厘米,以皮肤感觉温和但无灼痛感为度。每次艾灸10-20分钟,至局部皮肤有红晕即可停止。
  (5)温针灸法: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即在针刺肩髃穴得气后的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导致的肩关节痹痛等。
  【主治病证】
  (1)中医病症: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
  (2)西医病症: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配伍应用】
  (1)背及肩臂肿痛: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
  (2)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
  (3)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神应经》)。
  (4)隐疹: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
  (5)瘰疬: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6) 瘿气:肩髃、大空(《世医得效方》)。
  【适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日常保健,尤其适用于以下体质的人群:
  (1)肩周炎:主要表现为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怕冷,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出现痉挛。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肩髃穴针灸法。
  (2)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疼痛剧烈,骤发骤停,疼痛部位仅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 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存在扳机点,周期性发作,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肩髃穴温针灸法。
  (3)肩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色改变。其早期常表现为患手出现肿胀,产生明显的运动受限,手指变粗,皮纹消失,皮肤呈粉红色或紫红色,关节活动受限表现为手被动旋后,腕背伸受限,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肩髃穴针刺法。
  【注意事项】
  (1)按摩肩髃穴方向应同肌肉走向一致:沿肌肉生长方向,轻缓地,有韵律地耐心进行,皱纹同肌肉走向是呈直角的,手与皱纹呈直角运动,也就是顺着肌肉的走向。
  (2)按摩肩髃穴时使用的手指:按摩时以中指和无名指在皮肤上轻轻画圈,轻到再轻就无法触摸的程度,手指移动要有韵律感,切忌过分摩擦表皮
  (3)按摩肩髃穴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在毛孔张开时按摩效果最好,所以最好在洗澡或洁面后按摩。

鱼际穴

鱼际,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属手太阴肺经。位于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际,边际也。凡两合皆曰际。穴在拇短展肌、指对掌肌之边缘,其处肌肉丰隆,形如鱼腹,又当赤白肉相合之处,故谓之鱼际。

【定位归经】
  位于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功能主治及配伍】
  功能主治
  (1)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实热病证。
  (2)掌中热。
  (3)小儿疳积。
  配伍
  (1)配大椎穴、合谷穴、外关穴列缺穴治咳嗽。
  (2)配尺泽穴太渊穴肺俞穴膈俞穴阴交穴治咯血。
  (3)配风池穴、少海穴少冲穴、合谷穴、复溜穴、临泣穴、太白穴治寒热。
  (4)配风池穴、腋门穴、中渚穴通里穴治头痛。
  (5)配太溪穴照海穴治咽喉肿痛。
  (6)配合谷穴、间使穴神门穴然谷穴、肺俞穴、肾俞穴治失音。
  (7)配尺泽穴、肩髃穴、小海穴、间使穴、大陵穴后溪穴治肘臂挛痛。
  (8)配合谷穴、腕骨穴支正穴、少海穴、昆仑穴治狂易。
  (9)配太白穴治霍乱逆气。
  【保健方法】
  (1)按摩法:用大拇指指尖用力掐揉鱼际穴,可缓解治疗咳嗽、咽痛、身热(平时可经常两手对搓,也可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鱼际,感觉酸痛时,再稍稍坚持一会儿)。
  (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一次,可缓解治疗牙痛。
  (3)刮痧法:用刮痧板棱角刮鱼际穴,施以旋转回环的连续动作,隔天一次,可治疗咳嗽。
  (4)刺灸法:直刺0.3—0.5寸,局部胀痛;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挑治。
  【适用人群】
  咳嗽:可有发热、胸痛、咳痰、咯血、打喷嚏、流涕、咽部不适、气促等。这种体质的人适合用刮痧鱼际穴法
  咽痛:感觉咽痛,并伴有中度发热或高热,严重时还会出现扁桃体肿胀化脓。这种体质的人适合用刺灸鱼际穴法。
  身热: 主要表现为流黄黏稠鼻涕,发热明显,甚至有高热、出汗、咽喉痛、咳嗽、痰黄稠,舌苔呈薄黄色。这种体质的人适合用按摩鱼际穴法。
  【注意事项】
  (1)治疗急性咽喉炎不能用灸法,红肿疼痛的不能用灸法。用指压法,顺着经脉上下左右的移动,而且作用力的重点往上。
  (2)皮肤针叩刺法,敲打鱼际穴,要求敲出血来。
  (3)日常用两手对搓,或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鱼际,感觉酸痛时,再稍稍坚持一会儿,能增强肺功能,从而改善容易感冒者的体质状况,提高其抵御外邪的能力,有益保持身体健康。

中府穴

中府穴,别名膺中俞、府中俞、膺俞。位于胸部,横平第一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定位归经】
  位于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或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下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肺虚肺寒肺湿则多灸或久留针补之,肺实肺热肺燥则急泻之或用水针。
  【功能主治及配伍】
  中府穴可以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中府配肺俞、百劳、膏肓俞针灸并用治肺痨有效。现在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等。肺结核、肺与支气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现压痛,此穴为心肺疾患常用穴之一。以下是中府穴治病、保健的常用穴位配伍方法。
  (1)肃降肺气,清泄肺热
  中府穴为肺经募穴,能肃降肺气,清泄肺热,现代多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2)治疗腹胀
  刺激中府穴可以增强肺脏主气之功,使气机升降有序,则脾清可升,健运有常。且中府穴有微手足太阴的交汇穴,既可以治疗肺经之病,又可以治疗脾经之患,临床常据此用于治疗消化系统方面疾病,如腹胀等。
  (3)辅助诊断
  并且对肺结核、肺与支气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现压痛,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4)养生保健
  老年人到了冬季容易诱发支气管哮喘,按摩中府穴可以调节肺脏宣发肃降的生理功能,能清肺理气,止咳平喘,可用来预防和缓解由于支气管哮喘引发的肺部不适等症状。
  【保健方法】
  中府穴为心肺疾患常用穴之一,其主要的保健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摩法:先让患者坐下,施术者站在患者后面,找到患者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的肺俞穴按摩2分钟,然后按摩患者中府穴3 分钟即可。
  (2)按压法:右手食、中、无名指三指并拢,向外顺时针揉按左胸中府穴,再用左手以同样方式,逆时针揉按右胸中府穴,各1~3分钟。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建议稍稍施力即可。
  (3)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中府穴5~20分钟,长期坚持,可改善体虚、中气不足等。
  【适用人群】
  中府穴常用于青年和老年人日常保健,尤其适用于以下几种人群:
  (1)扁桃体炎: 主要表现为起病急,畏寒,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以及全身酸懒等。扁桃体肿大肥大,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艾灸法。
  (2)心脏病: 心悸、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胸痛、水肿、少尿等。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按压法。
  (3)胸肌疼痛: 呈痉挛性发作,每次持续1~2h。发作间歇期亦可有钝痛。疼痛可为一侧或两侧。同时可伴有发热、咽痛和头痛等感染症状。这种体质的人群适合用按摩法
  【注意事项】
  (1)按摩时力度要求适中,不能过大,以局部穴位处有酸麻胀感为佳,检查规律性按摩。
  (2)针刺时需要注意针刺方向,本穴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3)针尖不可向内斜刺,以免误入胸腔。

天突穴

天指上言,突指结喉突起。穴在结喉下宛宛中,主治咽喉疾病,针此能通利肺气,使之爽利通畅,因名天突。别称玉户、天瞿,出《灵枢·本输》中,属任脉。

【定位归经】
  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甲状肌;布有皮下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层为气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功能主治及配伍】
  天突穴主要用于胸肺及颈部疾患:如咳嗽、哮喘、胸中气逆、肺痈、咳吐脓血、喉痹、咽干、失音、暴痦、呕吐、呃逆、喉鸣、梅核气、瘿瘤、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等。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1)配定喘、膻中、丰隆,宣肺降气化痰,治哮喘;
  (2)配内关、中脘,理气降逆和胃,治呃逆;
  (2)配涌泉、内关,降气通络,治失语。
  【保健方法】
  天突穴是我们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有以下几种保健方法:
  (1)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针刺方法
  先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可灸。
  先直刺,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即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
  (3)艾灸方法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适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疗,尤其适合以下人群:
  (1)咳嗽、咽喉疼痛。
  天突是肺开在外面的窗口,我们知道,和肺有关的一个最常见的疾病是哮喘。可能有人不太了解,哮喘其实和肾也有很大的关系,中医说哮喘是人体元气不足的表现。所以,我们在按摩这个穴的时候,可以一边按摩,一边做吞咽的动作,配合我们的呼吸,将唾液吞咽下来。
  中医说肾主唾,唾液下降的过程也相当于一种补肾的方法,能够补充人体的元气。这样一边吞咽一边按摩,在补肾的同时,还能减轻按摩天突所带来的不畅快的感觉。哮喘患者在感到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一定要试一试。
  (2)梅核气。
  很简单的治疗梅核气的方法:令患者每日不定时用一手食指向胸骨上窝处(天突穴)反复按压,力量适中,每次按压10余下,以自觉局部有酸、胀、微痛感为度。连续施术2个月,一般患者按压半个月左右即可有明显的效果。热敷天突有奇效!在天突的刺激上,艾灸的刺激有时候过于强烈,而按摩的刺激过于微弱,那么不妨两则掐头去尾取其中,试试热敷吧!除了艾灸和按摩之外,天突热敷也是一个极好的刺激办法。
  【注意事项】
  (1)天突穴针刺不能过深,也不宜向左右刺,以防刺伤锁骨下动脉及肺尖。如刺中气管壁,针下有硬而轻度弹性的感觉,病人出现喉痒欲咳等现象;若刺破气管壁,可引起剧烈的咳嗽及血痰等现象。
  (2)如刺中无名静脉或主动脉弓时,针下可有柔软而有弹力的阻力或病人有疼痛感觉,应即退针。

相关偏方验方

穴位按摩法

踝关节扭伤。

穴位敷贴饼

中风半身不遂。

穴位敷贴方

热迫膀胱所致的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