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容易长切口疝的人群

2020-07-14

切口疝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切口愈合不良,通常肥胖者伤口不容易长好,糖尿病的病人伤口不容易长好,凝血机制不好、肝功能不好的病人不容易长好,营养不良的病人伤口不容易长好,伤口不容易长好或者伤口长不好,那可能就是出现切口疝的原因。另一方面比如患者伤口里边有出血的、伤口里感染的、伤口里边出现积液的这一类的病人,伤口也是不会愈合好,不愈合好病人术后腹压增高,就会诱发疝气。还有比如缝合的技术,有很多的大医院的医生做这个手术里边做得很漂亮,到关肚子的时候,医生可能不太重视,让学生去关。当然学生也是应该的,学生也要经过锻炼小大夫也要经过一个锻炼。但是还是建议要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去做缝合,而不要把这个伤口完全就扔给小大夫或者学生,缝合伤口的不良的技术,甚至一些材料,比如粗丝线、比如打个结每个节的张力强度不一样,都会诱发疝气的发生。



术后容易长切口疝的人群相关阅读


切口疝的诊断是什么

切口疝的诊断是什么:
  切口疝是指腹部手术后在手术切口部位发生的疝。临床上比较常见,一般在腹外疝发病率中排第三位。多发生在腹部的纵行切口,尤其是经腹直肌切口、腹直肌外缘切口。如果切口获得了一期愈合,切口疝的发病率往往在1%以下。但如果切口发生了感染,或者术后有剧烈咳嗽、反复嗝逆等腹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时,切口疝的发病率可以达到10%。
  切口裂开患者的腹外疝发生率往往会达到30%以上,切口疝的发生往往和解剖因素以及切口的缝合技术有关。另外患者的一般状态,比如年龄较大、营养差、肌肉萎缩以及肥胖也会导致切口疝发病率增加。

哪些人术后容易长切口疝

切口疝是手术切口深处的筋膜层裂开或未愈合所致,可视为迟发的切口裂开或表面愈合的深部切口裂开。由于切口表面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层已愈合筋膜层裂开,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内脏或组织向外疝出,其疝囊可能是已经愈合的腹膜也可能是腹膜裂开后逐渐形成。切口疝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切口愈合不良,所以糖尿病的病人、凝血机制差的病人、肝功能不好的病人、营养不良的病人、伤口感染的病人容易长切口疝。还有缝合伤口的一些不良的技术,甚至一些材料,打结的习惯等都会诱发疝气的发生。

切口疝的治疗方法

切口疝治疗的原则有:①切除切口瘢痕。②显露疝环后沿其边缘清楚地解剖出腹壁各层组织。③回纳疝内容物后,在无张力或低张力的条件下修复各层腹壁组织。切口疝的治疗方法大概分四种类型:一种是组织缝合的方法;第二种是组织器官移植的方法;第三种是人工材料修补法;第四种是把肌肉组织和筋膜组织从已经裂开的地方游离开,然后缝合到一起。这几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来选择。因切口疝形成后,局部组织需要再塑型,约需6个月,所以手术一般在切口疝形成后6个月再进行。

切口疝术后如何护理

切口疝术后,要鼓励病人在床上活动,不主张术后早期剧烈运动,避免一些腹压增高的因素,如果伤口还没愈合就剧烈的运动或者腹压增高,会引起疝的复发。同时要求病人适当的运动,防止出现粘连。一般会让病人戴上腹带,控制饮食,保证大便通畅。通常术后给予禁食,等待肠胃功能完全恢复后才可进食。切口疝排气后应吃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和水果,进食首选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引起咳嗽。咳嗽时应该轻压腹部。避免因咳嗽引起切口的疼痛。

手术后如何预防切口疝

手术后切口疝的预防:从医生角度来讲,为了避免切口疝的发生,临床医生应根据治疗目的,精心设计切口,尽量少用经腹直肌和腹直肌旁切口,代之以横形切口,正中切口和旁正中切口;选择更加结实更好的缝合材料,选择更大一点、更轻质有一定弹性的补片。从病人角度来讲,加强病人的营养支持,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补充维生素C、K等,改善病人一般状况,提高愈合能力;要营养均衡,保持大便顺畅,减少咳嗽,避免出现腹压增高的情况。这些方面都注意到,就会减少切口疝的发生。

相关偏方验方

妇科术后方

妇科手术后肠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