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外感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9

气虚外感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素体气虚,卫表不固,感受外邪,以恶寒发热,自汗,头痛鼻塞,语声低怯,气短倦怠,脉浮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感冒、虚劳、产后发热等病证中。

病因

气的生化和来源不足,脏腑虚损,功能减退,而致卫气虚弱,卫表不固,同时感受外邪侵袭所致。

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较甚,无汗或自汗出,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甚则气少不足以息,声音低怯,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症情分析

本证以气虚为本,外感为标。前者多指气的生成与来源不足,或过度消耗,而致气的亏虚,不能正常发挥气的各种作用,尤其是气的防御功能。引起气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饮食失调,水谷精微不充,以致气的来源不足;二是由于大病久病之后,或年老体虚及烦劳过度等,以致脏腑机能减弱,气的生化不足。

常用中药

人参、紫苏、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干葛、木香甘草桔梗茯苓

常见病

1、感冒

症见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肢体酸重,咳嗽,痰清稀,舌淡,苔白,脉浮,治宜益气解表,方用参苏饮(《和剂局方》)加减;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可用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益气固表,以防感冒。

2、虚劳

症见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面白,舌淡,脉弱,治宜补肺益气,兼以祛邪,方用补肺汤(《永类钤方》)加减。

3、产后发热

症见产后恶寒发热,头痛,肢体疼痛,无汗,或咳嗽,流涕,舌苔薄白,脉浮,治宜养血益气祛风,方用荆防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味;若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口渴,微汗出或无汗,舌尖边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疏风清热,方用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味。

转归预后

感邪初期,肺卫为病,日久则子病及母,肺脾同病,可出现邪犯中焦脾胃的症状,甚则肺肾气虚,肾不纳气,出现正愈虚、邪愈盛的严重情况。另外,气虚日久,加之外感寒邪耗伤阳气,可导致阳虚;气虚外感风邪、热邪,入里愈久,化燥伤津,又导致气阴两虚,故本证最终可致阴阳两虚,正虚邪盛的严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