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经郁热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9

胆经郁热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火热内扰,胆气不宁,以烦躁易怒,胁胀口苦,或耳胀、耳痛、耳鸣,或半边头痛,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眩晕、胁痛、黄疸、不寐等疾病中。西医学的急性胆囊炎、急性胃炎、慢性胰腺炎等疾病中可见本证。

病因

外感热邪或情志内伤,导致郁热壅于胆腑或气郁化热,少阳枢机不利所引起。

临床表现

头晕耳鸣,口苦咽干,心烦不寐,面红耳赤,胸胁苦满,舌红苔黄,脉弦。

常用中药

柴胡黄芩栀子郁金蒲公英金钱草、生大黄芒硝茵陈黄柏等。

针灸疗法

1、针刺

取穴胆俞、阳陵泉、阴陵泉、期门、日月、内关足三里,丰隆等,用泻针15-20分钟,每次取3-5穴,每日1-2次。

2、推拿

于两胁及胃脘部轻轻揉按,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常见病

1、眩晕

常因长期忧虑,胆郁化热,上扰清窍所致。多见头晕目眩胸胁苦满,口苦,呕吐苦水,夜寐不安,多梦,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当泻胆清热选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2、胁痛

常因外邪入里化热,或七情失调,胆腑郁热,窜于肝络故胁痛,可兼口苦咽干,泛恶苦水,心烦不寐,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胆而调气机,方用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合左金丸(《丹溪心法》)化裁。

3、黄疸

常因时邪外袭,郁而不达,胆汁不得正常疏泄,外溢肌肤,下注膀胱引起,则见面目肌肤及溲色皆黄,治应清热退黄,方用茵陈蒿汤(《伤寒论》)加黄柏、枳实车前子等。

4、不寐

因情志不遂,或惊恐忧郁,气机失调,胆热内扰心神,症见夜寐不安,心悸易惊,舌红苔黄,治宜疏胆泻热,佐以安神,方用温胆汤(《千金方》)加入夜交藤等。

预防调护

1、忌食肥甘辛辣滋膩之品,禁烟酒。

2、食宜清淡,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品,多食蔬菜、水果、瘦肉、豆制品等。

3、加强精神护理,避免忧思恼怒。

4、寒温适宜,避免外邪侵袭。

5、保持病室清洁,安静,空气新鲜。

6、注意观察患者呕吐物及腹部情况,保持大便通畅。

转归预后

本证在病机演变过程中,由于疏泄失常,易影响脾胃功能,如胆热横逆,可形成胆胃不和证,而见胃脘胀满疼痛,噯气,吞酸嘈杂,胸胁不舒,烦躁易怒,舌苔薄黄,脉弦等症。因此,治疗时,要时时注意维护胃气,切勿过用苦寒,以免伤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