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川乌头的功效与作用

2019-08-18

川乌头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心腹冷痛。

【川乌头的注释】

{1} 中风、恶风:《敦煌本新修》作“中恶风”。《御览》作“风中恶”。

{2}洗洗:《御览》作“洗”。《玄大观》、《大全》、《狩本》作“法”。

{3}出汗:《森本考异》云:“汗,《香药钞》作汁。”

{4}湿痹:《敦煌本新修》作“温痹”。

{5}溪毒:《御览》作“叶毒”。

{6}即子《御览》作“萷”。《纲目》无此文。

{7}乌喙:《敦煌本新修》无此二字。

{8}生川谷:《证类》、《孙本》、《森本》作“生山谷”。《敦煌本新修》作 “生川谷”。

【川乌头的译文】

乌头味辛,性温。主治外感牛风,恶风恶寒,有发汗作用,可祛除寒湿为主症的风湿病,治疗咳嗽气喘,破除肿块积聚及相伴而生的作寒发热症状。其煎汁名为射罔,可以毒杀禽兽。又叫奚毒、即子、乌喙。

【川乌头的形态分布】

毛茛科北乌头。多年生草本,高70~150cm。块根倒圆锥形。茎直立。叶互生,3全裂,中央裂片菱形,小裂片三角形。花序总状,花序轴光滑无毛;萼片5枚,紫蓝色,上萼片盔形,高1.5~2.5cm;侧萼片长1.4~1.7cm;花瓣2枚,无毛,有长爪,距长1~4mm;雄蕊多数,心皮4~5枚。瞢葵果通常5枚。花期7~9月,果期8~10月。主产于东北、华北各省。多生于山坡草地或疏林中。以块根入药,是草乌的主要来源。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

【川乌头的药材特征】

药材:来自乌头。呈圆锥形,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顶端有茎基残存,长2~8cm,直径1~4cm。外表棕褐色,皱缩不平,有瘤状侧根及除去子根后的痕迹。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浅灰黄色,粉质。横切面可见多角形的环纹。气微,味辛辣麻舌。

饮片:浸泡,水煮后切成2mm薄片。呈不规则片状,外皮黑褐色,切面灰黑色,可见多角形的环纹,味淡而不麻舌或微麻舌。另还有甘草加白帆制川乌片。

药材:母根呈不规则圆锥形,略弯曲,形如乌鸦头,长2~6cm,直径1~3cm。顶端常有莲基或莲痕。表面暗掠色或灰揭色,皱缩,有纵皱纹,有的具突起的支根(常称“钉角”);子根附生于上端,表面光滑,形状较小。质坚硬,难折断。横切面灰白色,粉质,有多角形环纹。气微,味辛辣麻舌。

饮片:制草乌片呈不规则横切薄片,外皮黑色,内黄黑色,具弯曲多角环纹的小筋脉点,质坚脆,味淡而不麻舌或微麻舌。

【川乌头的附方】

1.川乌粥法: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川乌(生,去皮尖,为末),用香熟白米作粥半碗、药末20克,同米用慢火熬熟、稀薄,不要稠,下姜汁一茶碗许,蜜3大匙,搅匀,空服,嚼之,温为佳;如是中湿,更入薏苡仁米10克,增米作1中碗服。(《本事方》)

2.草还丹方:治疗严重脱发。芦巴子、破故纸、覆盆子、炒茴香、川乌(炒)、川楝、穿山甲各6克,木香3克,炒苍术、怀山药地龙枸杞、怀牛膝各20克,茯苓12克,以水煎服。

3.攻疬汤:治疗人面糟疮(肘膝关节疮)。草乌(炙)10克,附子柴胡各20克,木鳖子仁(打碎蒸后乳去油)、葛根各15克,红花桃仁骨碎补蛇蜕蝉蜕各12克,木贼、蚕沙、薏米各30克,肉桂、穿山甲各6克。以水煎服。

相关偏方验方

川乌头散

阴疝腹腰背,手足厥冷,身体疼痛,针灸诸药所不能任者。

川乌头汤

毒攻手足,疼痛顽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