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鹿茸的功效与作用

2019-08-18

鹿茸的功效与作用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阳瘘滑精、宫冷不孕、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等。

【鹿茸的原文】

鹿茸{1},味甘、温{2}。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角,主恶疮{3}、痈肿,逐邪恶气{4},留血在阴中{5}。

【鹿茸的注释】

{1}鹿茸:《成化政和》、《万历政和》、《商务政和》对鹿茸条全作黑字《别录》文,无白字《本经》标记。

{2}温:《医心方》无“温”字。

{3}角主恶疮:“角”,《医心方》、《千金》作“鹿角”。“疮”,《孙本》、《问本》、《周本》、《黄本》作“创”。

{4}恶气:《新修》原脱此二字,据《证类》补。

{5}角,主恶疮……在阴中:《纲目》注为《别录》文。

【鹿茸的译文】

鹿茸味甘,性温。主治女子漏下恶血、恶寒发热、惊痫,能补益元气、增强精力、改善精神状态,强健牙齿、促进牙齿生长,延缓衰老。鹿角主治恶性疮疡、痈肿,能驱逐邪气、消散阴道中的淤血。

【鹿茸的形态分布】

鹿科梅花鹿。是一种中型的鹿。体长约1.5m,肩高约90cm。雄鹿有角,生长完全的共有四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叉与眉叉相距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一叉。雌鹿无角。眶下腺明显,呈裂缝状,耳大直立。颈细长,颈和胸部下方有长毛。尾短,臀部有明显白斑。四肢细长,主蹄狭尖,侧蹄小。冬毛厚密,灰棕色或棕黄色,有白色斑点,夏季白斑更明显。腹部毛白色,四肢毛色较淡,背部有深棕色的纵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大多人工饲养。药用部位鹿鸾、鹿角、鹿胎、鹿尾等。鹿茸的采集,每年锯一次者,约在7月下旬,若每年锅2次者,则第一次在清明后45~50天,第二次约在立秋前后。

【鹿茸的药材特征】

药材:为梅花鹿茸,又称黄毛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侧枝者,习称“二杠”,其主枝习称“大挺”,挺高14~20cm,锯口直径约3cm,离锯口约3cm处分枝,分枝长10~15cm,直径较主枝略细。外皮红掠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的细茸毛,上端较密,下部较稀,分岔间具一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体轻,锯口黄白色,有细蜂窝,外围无骨质。气微腥,味微咸。具两个侧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

药材:马鹿茸又称青毛茸,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者习称“莲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按产地分为“东马鹿茸”和“西马鹿茸”。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鸾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锅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西马鹿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臭,味咸。

【鹿茸的附方】

1.鹿茸丸:鹿茸100克(酥炙令微黄),白龙骨50克(烧过),桑螵蛸1.5克(微炒〗,椒红50克(微炒),附子75克(炮),茱萸50克。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盐汤下20丸。治小肠虚冷,小便数多。(《圣惠方》)

2.鹿附汤:鹿茸25克,附子15克,草果5克,菟丝子15克,茯苓25克。水5杯,煮取2杯,日再服,渣再煮1杯服。治湿久不治,伏足少阴,舌白身痛,足跑浮肿。(《温病条辨》)

3.治下注脚疮:鹿角,烧存性,人轻粉同研,油调涂之。(《医技集要》)

相关方剂

人参鹿茸丸

功能补气血,助肾阳。

相关偏方验方

菟丝子鹿茸粥

适用于习惯性流产。

鹿茸散

益精。

鹿茸丸

肾虚腰痛。

鹿茸口服液

温肾壮阳,生精养血,补髓健骨。

单鹿茸汤

气血虚而难产。

相关食疗

鹿茸粥

冬季作为早晚餐食用,有温肾助阳之功效。

鹿茸酒

强筋健骨。

鹿茸蒸蛋

补肾壮阳、益精血。

鹿茸香菇菜心

温肾助阳,补气养血。

鹿茸炖乌鸡

补肾益精。适用于肾虚精衰、子宫虚冷不孕症。症见婚久不孕、腰酸无力、带下清稀、淋漓不断...

相关茶方

鹿茸茶

补肾助阳,益精强筋。

中药鹿茸的功效与作用-乡间郎中

中药鹿茸的功效与作用

2019-08-18

鹿茸的功效与作用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阳瘘滑精、宫冷不孕、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等。

【鹿茸的原文】

鹿茸{1},味甘、温{2}。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角,主恶疮{3}、痈肿,逐邪恶气{4},留血在阴中{5}。

【鹿茸的注释】

{1}鹿茸:《成化政和》、《万历政和》、《商务政和》对鹿茸条全作黑字《别录》文,无白字《本经》标记。

{2}温:《医心方》无“温”字。

{3}角主恶疮:“角”,《医心方》、《千金》作“鹿角”。“疮”,《孙本》、《问本》、《周本》、《黄本》作“创”。

{4}恶气:《新修》原脱此二字,据《证类》补。

{5}角,主恶疮……在阴中:《纲目》注为《别录》文。

【鹿茸的译文】

鹿茸味甘,性温。主治女子漏下恶血、恶寒发热、惊痫,能补益元气、增强精力、改善精神状态,强健牙齿、促进牙齿生长,延缓衰老。鹿角主治恶性疮疡、痈肿,能驱逐邪气、消散阴道中的淤血。

【鹿茸的形态分布】

鹿科梅花鹿。是一种中型的鹿。体长约1.5m,肩高约90cm。雄鹿有角,生长完全的共有四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叉与眉叉相距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一叉。雌鹿无角。眶下腺明显,呈裂缝状,耳大直立。颈细长,颈和胸部下方有长毛。尾短,臀部有明显白斑。四肢细长,主蹄狭尖,侧蹄小。冬毛厚密,灰棕色或棕黄色,有白色斑点,夏季白斑更明显。腹部毛白色,四肢毛色较淡,背部有深棕色的纵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大多人工饲养。药用部位鹿鸾、鹿角、鹿胎、鹿尾等。鹿茸的采集,每年锯一次者,约在7月下旬,若每年锅2次者,则第一次在清明后45~50天,第二次约在立秋前后。

【鹿茸的药材特征】

药材:为梅花鹿茸,又称黄毛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侧枝者,习称“二杠”,其主枝习称“大挺”,挺高14~20cm,锯口直径约3cm,离锯口约3cm处分枝,分枝长10~15cm,直径较主枝略细。外皮红掠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的细茸毛,上端较密,下部较稀,分岔间具一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体轻,锯口黄白色,有细蜂窝,外围无骨质。气微腥,味微咸。具两个侧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

药材:马鹿茸又称青毛茸,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者习称“莲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按产地分为“东马鹿茸”和“西马鹿茸”。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鸾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锅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西马鹿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臭,味咸。

【鹿茸的附方】

1.鹿茸丸:鹿茸100克(酥炙令微黄),白龙骨50克(烧过),桑螵蛸1.5克(微炒〗,椒红50克(微炒),附子75克(炮),茱萸50克。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盐汤下20丸。治小肠虚冷,小便数多。(《圣惠方》)

2.鹿附汤:鹿茸25克,附子15克,草果5克,菟丝子15克,茯苓25克。水5杯,煮取2杯,日再服,渣再煮1杯服。治湿久不治,伏足少阴,舌白身痛,足跑浮肿。(《温病条辨》)

3.治下注脚疮:鹿角,烧存性,人轻粉同研,油调涂之。(《医技集要》)

相关方剂

人参鹿茸丸

功能补气血,助肾阳。

相关偏方验方

菟丝子鹿茸粥

适用于习惯性流产。

鹿茸散

益精。

鹿茸丸

肾虚腰痛。

鹿茸口服液

温肾壮阳,生精养血,补髓健骨。

单鹿茸汤

气血虚而难产。

相关食疗

鹿茸粥

冬季作为早晚餐食用,有温肾助阳之功效。

鹿茸酒

强筋健骨。

鹿茸蒸蛋

补肾壮阳、益精血。

鹿茸香菇菜心

温肾助阳,补气养血。

鹿茸炖乌鸡

补肾益精。适用于肾虚精衰、子宫虚冷不孕症。症见婚久不孕、腰酸无力、带下清稀、淋漓不断...

相关茶方

鹿茸茶

补肾助阳,益精强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