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门冬,味甘,平[1]。治心腹结气、伤中[2]、伤饱[3]、胃络脉绝[4]、羸瘦、短气[5],久服轻身,不老、不饥[6]。生山谷[7]。
[1]味甘平:《本草经解》作“气平,味甘,无毒”。
[2]伤中:“伤”,《人卫政和》、《江西版纲目》作“肠”,《森本·考异》引《顿医钞》亦作“肠”。《成化政和》、《万历政和》、《商务政和》、《大观》、《合肥版纲目》、《孙本》、《森本》、《顾本》皆作“伤”。
[3]伤饱:《御览》无此二字。《顿医钞》无“饱”字。
[4]胃络脉绝:《御览》无“络”字。“脉”,《本经疏证》作“血”。
[5]羸瘦短气:《御览》无此文。
[6]久服轻身,不老不饥:《本经疏证》注为《别录》文。“不老不饥”,《御览》作“不饥不老”。“饥”,《顾本》误作“肌”。
[7]谷:“谷”字后,《孙本》有“及隄阪”三字。
麦冬
《本经》说,麦门冬味甘,性平,主治胸腹间气机郁结,及由于燥热津枯而伤胃,使得胃气上逆,胃络不通而脉气欲绝的病症,能改善体虚瘦弱,呼吸短促不能相续的状况。长期服用可轻健身体,延缓衰老,使人不觉饥饿。
1-44沿阶草
百合科沿阶草。多年生草本。地下匍匐茎细长,须根前端或中部常膨大为纺锤形的块根。叶丛生,禾叶状,长10~50cm。花葶6~15cm,通常比叶短,总状花序轴长2~5cm,花1~2朵生于苞片腋内,苞片披针形,花微下垂,白色或淡紫色,花被、雄蕊均为6,子房半下位。浆果球形,成熟时深绿色或蓝黑色。花期5~7月,果期7~10月。主产于浙江、四川、江苏等省。药用部位为块根。本种是麦冬的正品,多为栽培。于栽培后第三年小满至夏至米挖。
1-45大叶麦冬(山麦冬)
百合科大叶麦冬(山麦冬)。多年生草本,植物体较沿阶草高大。叶长15~60cm,
宽0.2~0.8cm。花直立,花葶稍长于叶或等长于叶,花较稀,花被6片,花丝略与花药等长,花药钝头,子房上位。花期7月,果期11月。主产于华北、华中、华东等地。以块根入药。多为栽培品,是麦冬的一种来源。浙江于栽培后第三年小满至夏至采挖。四川于栽培第二年清明至谷雨采挖。
麦冬
1-46麦门冬
药材
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cm,中部直径0.3~0.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具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中柱细小。气微,味甘、微苦,嚼之发粘。山麦冬(图左下)形似麦冬,但外表粗糙。
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清养肺胃,生津润燥。适用于肺胃津液不足引起的咳嗽。
中暑。
滋阴益肾,生津止渴。适用于慢性咽炎咽部疼痛、干燥、心烦口渴、声音沙哑等。
清热凉血。适用于猩红热。
清热解毒,能有效治疗高热不退。
麦冬有清肺润肺的功效,用于阴虚肺燥、咳嗽痰黏等症。心阴虚或心经有热、心烦不眠、舌红少...
养心益肺。
治产后痢渴。
滋阴补血、补肝益肾。
滋阴清肺、化痰止咳。
滋阴降火。
温阳滋阴、生津活血。
清热生津,润燥养肺,适用于肺胃热证、口干舌燥、咽喉干痒、干咳痰黏、烦躁不安者。
清热祛暑,清心除烦,适用于暑热所致的胸闷汗多、心烦口渴、失眠多梦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