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息肉怎么治疗

2020-07-14

十二指肠息肉怎么治疗:
  实际上十二指肠大家知道是紧邻着胃和小肠,它本身球部接着幽门口,把食物送下来,然后通过降部,降部非常重要的,胰液和胆汁把它排到十二指肠里,帮助消化吸收,然后通过水平部慢慢进入小肠,也就是说十二指肠相当于小肠起始部,帮助进行一个消化吸收,它的位置和它作用都非常重要。但它为什么会长息肉,它息肉什么样,息肉主要分为什么,一个是局部腺体增生,把它叫做布氏腺增生,还有一种是什么,腺瘤。这两种是布氏腺增生的,我们临床不管它,不去处理,定期复查就可以。这个定期一年两年都可以,因为布氏腺增生基本上不会癌变,虽然看起来比较恐怖,簇状增生,诊断还是靠一个病理诊断。
  另外一个就是息肉有可能是腺瘤。如果是腺瘤,就成为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这种息肉通过药物有没有可能恢复、自愈,完全不可能。我们只能通过什么,内镜下进行治疗。它的诊断就依靠内镜,它的治疗依然通过内镜。内镜怎么办,小的息肉通过内镜下活检钳把他钳除,小息肉主要指零点五厘米以下的息肉。如果大息肉,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还有蒂,用圈套器套掉,可以做个内镜下粘膜切除,如果是太大了,平铺的,我们可以用内镜下粘膜剥出术,总之都是需要内镜下进行处理。



十二指肠息肉怎么治疗相关阅读


肠息肉症状

肠息肉症状:
  肠息肉最多见的表现就是大便性状的改变,很多人都会出现腹泻或者是稀便,或者是大便次数增多,有些病人出现大便习惯的改变,包括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还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黏液血便或者是黏液大便,这些都是肠息肉比较常见的表现。
  还有的患者会有出血的表现,而且出血的颜色有些可能是鲜红色。这种息肉多发生于距离肛门比较近,比如直肠,这是需要与痔疮进行鉴别。但是有的息肉也并不是有这么典型的表现。临床上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没有任何表现的病人,在做结肠镜时会发现有息肉改变,甚至是息肉恶变的情况。所以我们推荐年龄超过45岁、有家族性的病史、大便性状改变的人,要及早进行结肠镜检查。

肠息肉早期症状

肠息肉早期症状:
  肠道息肉早期通常没有症状,患者通常是在进行结肠镜体检,或者因其他症状进行肠镜检查时被发现。在肠息肉的晚期,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出血或梗阻、腹痛、便血、黏液血便的。肠息肉的危害性比较大,很多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所以及早发现肠息肉是预防大肠癌的主要手段。
  所以对于40岁以上或有大肠癌高危人群的患者,以及部分有便血、黏液浓血便的患者,要及早进行结肠镜检查,特别是这种检查有利于发现早期的息肉,早期切除,从而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利于患者的健康。

肠息肉是如何引起的

肠息肉是如何引起的:
  在引肠息肉引起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什么叫肠息肉?所谓的肠息肉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肠粘膜损伤,引起肠内粘膜形成向外凸起的一个隆起性病变。我们就把病变统称为肠息肉。引起肠息肉的病因,我们最常见的比如有炎症性的刺激,比如一些肠道的慢性炎症,长期的慢性炎症会刺激肠粘膜的损伤,从而使细胞发生一系列的变性变化。
  比如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会引起息肉增生,还有比如些便秘的病人,以及长期吃通便药物的病人,也会引起肠息肉的生长。另外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会进一步发展,往大肠癌的方向进行演变。这是由于反复的变化,造成了一个癌症的出现。

肠息肉怎么确诊

肠息肉在电子显微镜可以清晰的发现。应进行病理分析,确定是不是结肠息肉或者直肠息肉,尽早的检查和根治。这是近十年才发现的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自我意识都比较完善,大多数人经常到医院做体检,在医院做肠镜检查发现。

肠息肉切除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肠息肉切除后肠子就会变薄,所以患者应该注意术后禁食2到3天,只能喝水。最好不排便,因为排便就有肠蠕动,如果肠子切除一段,就会比较薄弱,容易引起肠穿孔;术后吃饭要少食多餐,要先吃流食,再吃半流食,再过渡到普食。如果正常排便,没有腹痛,没有出血,方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