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副作用

2020-07-14

黄芪的副作用是有以下三个,第一个是滋生疾病,很容易导致体内生热,经常出现生病的情况。第二个是出现上火,比如会面红、心烦和睡眠只差,以及血压上升或是头晕等情况,第三个是胸闷或是胸痛,是不能一次选哪个进补的。黄芪最安全的方法就首先用党参,没有任何副作用以后再用黄芪,而且要逐步加量。

黄芪,是中药中最基本的用于提高肺与呼吸系统免疫能力的药材,可以用于因免疫力低下导致的虚汗病症,也可以用于补气和增进脾脏功能和代谢能力低下等诸多症状。黄芪日常生活中的食用方式是泡水泡茶喝。那么,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到底黄芪的副作用到底有哪些?
  1、滋生疾病
  黄芪性温,补气升阳,相同剂量时补气的效果比党参大,临床上药力不易监控,配伍上难以充分协调,使得使用上有较大局限。春季气候温暖,湿热之气盛,使用黄芪易导致助热,不利于黄芪药力的充分展开。更重要的是,使用黄芪容易助长疾病或一些致病因素的滋生,一旦缺乏准确全面的辨证水平和控制其副作用的技术,那补药入口就可能会变成毒药,危害极大。
  2、出现上火
  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迅速出现“上火”症状,如面红、心烦、睡眠差或失眠、咽痛、血压升高或头晕等,甚至使病情加重或逆转病势。正因为黄芪有上述缺点,所以,黄芪药好难用,不宜滥用。
  3、胸闷或是胸痛
  临床一般人经常单独使用黄芪进补或一次性大量进补,那是没病找病或加重疾病的危险行为。使用黄芪进补,一般要由少逐渐增加,边服边观察有无上火的表现或身上原有疾病有无加重或是否出现闷、痛的感觉,一旦有则应停用或配药才能用。
  更安全的方法则是先用党参,有效而无副作用后再加用或改用黄芪,使用黄芪时采用逐步加量的方法,以身体能耐受而无副作用为度。最安全的方法是配方使用。



黄芪的副作用相关阅读


人体10大奇怪症状

我们经常会有一些奇怪的症状出现,但是都是一晃而过,比如眼皮跳、心悸等很多症状我们应该有些了解,这样对自己的健康才会有预警!

1、“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眼皮经常跳就会胡思乱想

原因:眼皮跳是由于疲劳或者压力造成的眼部周围的肌肉痉挛,通常会持续20秒左右,用手指轻压眼睑就会缓解这一症状。

2、嚼东西的时候腮部经常发出声响,招来别人的注视

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紧张的腮部肌肉过于疲劳或者用力不对。如果肌肉用力不对就会使颞下颌关节活动因此受阻,它是连接下颚与头骨的关节,位于耳下。如果偶尔嚼东西的时候有响声,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也要记着下次看牙医时顺便检查一下。

3、每次蹲后站起来就会头晕眼花的

原因:当你蹲着的时候血液都集中在下半身,而猛地站起来的时候头部的血压会迅速下降,自然就会产生头晕的感觉,会使你眼前一片漆黑或者金星乱坠。如果经常头晕眼花、换个姿势就会眼前一片漆黑,那就不是单纯的血压问题了。可能是心血管疾病或者是服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4、侧睡的时候呼吸困难

原因:睡觉的时候,特别是习惯侧躺的人,常常因为地心引力的关系,使得鼻粘膜内的血液回流不良,因而造成鼻塞。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鼻内有异物。所以保持鼻腔的清洁尤其重要。

5、睡觉的时候腿脚经常抽筋,有时会疼醒

原因:当我们的身体休息的时候,大脑并没有停止活动,而活跃的神经细胞会使肌肉继续运动,而大脑发出了让腿脚肌肉放松的信号,却导致了腿部肌肉的痉挛。虽然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但足以把你从睡梦中疼醒。

6、皮肤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痒

原因:皮肤太干或者神经纤维受到刺激都会带给你痒痒的感觉,因为神经末梢对炎症和周围的环境尤其是气温的改变特别敏感,容易有痒的感觉。

7、身体经常有针扎似的刺痛,不过很快就消失

原因:如果瞬间的刺痛出现在腹部,可能是由便秘或者岔气引起的;如果出现在肩膀,有可能患了腱炎;如果出现在脚部,可能是抽筋或者也是因为腱炎。一般这种瞬间就能消失的刺痛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8、起床时心脏总是“砰砰”快跳数秒,才会渐渐恢复正常

原因:健康的女性在起床时心跳过速,有可能是因为压力太大。压力会使兴奋感增强,导致心跳过速、血压升高,即使我们在睡觉的时候也会出现这些现象。还有一种情况是你摄入的咖啡因或者某些药物存于体内超过6个小时以上,会导致心跳过速。此外熟睡时突然被噩梦或噪音惊醒也会影响心跳。

9、紧张的时候手脚都会出汗

原因:当我们处于很大的压力之下时,身体会通过分泌汗液来排解紧张情绪,由于汗腺所在部位不同,其对于感觉和心理刺激及对于热的刺激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在紧张、恐惧、兴奋等精神因素影响下,神经冲动从大脑皮质传递到手掌小汗腺部,导致小汗腺的分泌排泄活动在短期内迅速增强,即产生手掌精神性出汗。这种出汗一般出现在手心部位,有时也会出现在手背、头面、颈部、前臂和小腿等处。

10、指甲下面有块白点

原因:当你搬东西时砸到手或者手指被门挤到时,都可能使指甲出现白点,这纯粹是由于外伤引起的。当新的指甲长出来的时候,白点自然就会不见的。

出汗部位判断健康

秋冬季节,人的身体干燥缺水,不易出汗,可是偏偏有人大汗淋漓,这种出汗现象可能预示着你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了健康问题,不容小视哦!

1、额头出汗: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建议你去医院检查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为这很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剩造成的。

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女人尤其要每天睡饱,否则容易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有平肝功效。

2、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如果平时鼻子爱出汗,说明你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从西医理论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很低,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议:每天用双手或工具敲打双腿。其中,重点是多次敲打,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你身体上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这样适当的刺激达到调理肺经的目的。

3、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

建议:最好去医院接受全面激素检查。

4、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说是你的体内脾胃失和。西医觉得这种情况下,你体内的血液循环多半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

建议:平时不要过度焦虑,也不要看恐怖片,以免惊吓过度更伤心脾。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

5、腋下出汗: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

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过旺盛,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径过大。如果汗液气味很大,是因为你的饮食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品。

建议:汗腺过大时,可以去医院做简便有效的激光治疗。饮食也要清淡,少盐少香料,多吃水果、蔬菜。

6、手心、脚心出汗: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

如果你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时,手心或脚心容易出汗,中医觉得你多半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而且血虚。

建议:每天餐后按摩腹部,先顺时针按摩30圈,再逆时针按摩30圈。而且要少吃,最好尽量不吃冷食,比如冰淇淋、冷饮等。

7、背部出汗:阴阳虚弱、极度疲劳

背部汗腺分布很少,所以背部爱出汗说明你的身体阴阳虚弱,已经极度疲劳。

建议:保证充足睡眠,饮食要丰富、有营养,以滋阴补阳为主,女人尤其应该多吃些海鲜,还可以早晚做15分钟瑜伽冥想。

8、私处出汗:湿热下注、肾阳虚弱

如果你的私处爱出汗,中医认为你的体内湿热下注,肾阳虚弱。西医觉得,这种情况下,患细菌性阴道炎症的可能性会增大,甚至让私处气味变重。

建议:日常饮食要清淡,不吃冷食。平时可以用黄芪泡水喝。如果私处气味变重,要尽快去医院做专门的化验检查。

如何从白发位置判断疾病

提到白发,人们总是会感叹衰老将至。其实白发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而且,从白发的位置还可以判断出您的健康状况。

1、前额白发——脾胃失调

前额对应的反射区是脾胃,调理好脾胃对防治前额白发大有帮助。脾胃不好的人常常腹胀、腹痛、胃酸,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还有的人经常伴有口臭、食欲过旺,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这些都是脾胃虚寒的症状。

对策:脾胃虚寒的病人可每隔三五日煲一锅姜丝粥。原料很简单,就是鲜姜3克,粳米60克,煲粥的时候,把鲜姜切丝和粳米一起下锅煮至稀烂,早晚饭时可趁 温热喝上1~2小碗,吃的时候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撒些芝麻盐。鲜姜辛温,具有散寒发汗、温胃镇痛、杀菌抗炎的功效,用它治疗虚寒型胃炎、溃疡型胃炎都有不 错的疗效。

2、两鬓斑白——肝火旺盛

两鬓对应的脏腑反射区是肝胆,肝胆火偏盛的人或者脾气暴躁或者爱生闷气,常伴有口干、口苦、舌燥,眼睛酸涩等,这是由肝胆火旺引起,进而致使脾胃受伤。

对策:这种情况,患者吃饭时要以清淡为主,可以多吃一点八宝粥、莲子粥、莲子白木耳粥、莲子心茶、玫瑰花茶、山楂茶。如果口苦、口干严重,可多吃莲子心和苦瓜。用药方面可口服龙胆泻肝丸,舒肝利胆。

当然,情绪不好也是引起上火的原因。所以,此类白发人群要保持轻松心情,最好能进行一些可以增加生活情趣的文体活动。

3、后脑勺白发——肾气不足

后脑勺对应的反射区是膀胱经。膀胱经虚弱的患者常伴有尿频、遗尿或尿失禁、小便不畅等症状。因为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所以,这类患者较之常人不易憋尿。而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

对策:益肾的饮食应男女分别对待。男性宜食用动物肾、狗肉、羊肉、鹿肉、麻雀、黄鳝、泥鳅、虾、公鸡、核桃仁黑豆等;女性不妨食用干贝、鲈鱼、栗子、枸杞、首乌。当然,以上食谱,男女患者也要根据自己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有所选择。

腹式呼吸”相当于减压药

我们每天都在呼吸,可是怎么呼吸谁都没有去注意。科学的呼吸方式是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带来长期性的健康效果,如经常练习,它还是紧张时的一剂“减压药”。长期练习腹式呼吸可以提高肺活量和心脏功能,并有利于大脑可以增加心情的愉快指数,所以没事经常练练“腹式呼吸”。

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呼吸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种。很平常的一天,人在休息时每分钟呼吸12次左右,全天呼吸次数高达17,000次。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会注意到呼吸,因为呼吸是一种反射行为。大多数时候,呼吸都很浅,深呼吸带来的种种好处不能体现出来。呼吸时,我们还没有用到一半肺活量,这对长期健康没有好处。正确的呼吸不仅使人觉得更健康,还可减少压力,加强免疫系统功能,使输送到细胞的氧气质量提高且数量增加。呼吸还可使大脑保持积极状态,大脑所需的氧气是其他器官所需氧气的3倍多,所以,供氧充足时思维会更敏捷。长期坚持跑步的人,年老时很少患上衰老导致的疾病,久坐的人则相反,这是因为跑步者的呼吸方式更好些。

那要怎样呼吸呢?关键是用腹式呼吸,而不是用胸式呼吸。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过度的胸式呼吸会导致恐慌发作,其过程是这样的,胸式呼吸使体内氧气含量下降,氧气含量下降使身体出现反应,肾上腺素猛然上升。而肾上腺素会诱发心悸、痉挛、焦虑,然后又使呼吸变得更浅,氧气含量进一步下降。学会正确呼吸的最佳方法如下:

1. 舒舒服服地躺着或坐着,用鼻子呼吸。开始时,腹部凸出,接下来胸部跟着扩张,然后肩膀也跟着轻轻舒展。慢慢地数到5,不要想做快,越慢越好。

2. 屏住呼吸一会儿,然后再通过口腔把空气慢慢呼出,这个过程要数到5以上。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由此带来的身体变化。

3. 重复吸气呼气5次,休息2分钟后再重复。

这种呼吸方式不仅对长期健康有益,还是减轻压力的最迅速的方式。在任何地方,如,交通堵塞时,参加重要面试时,在考试过程中,都可以做深呼吸。

普拉提、瑜伽等运动会很普及,原因之一就是它们都强调集中呼吸的重要性。还好,我已懂得深呼吸,无须再铺开运动垫锻炼。

呼吸意识有时会达到极端的地步。19世纪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在临近死亡时,记录下呼吸逐渐衰弱的过程。助手听到他的声音越来越弱,最后听见他说:“脉搏,非常微弱。”停顿了半天后又说:“呼吸,停止。”之后他再也没能说话。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是通过活动肋间肌,扩充、收缩胸廓来进行。晨练时所做的深呼吸,就是典型的胸式呼吸。氧气吸入较少的胸式呼吸较常见于女性,这种倾向在妊娠期尤其明显。

腹式呼吸是让横膈膜上下移动。由于吸气时横膈膜会下降,把脏器挤到下方,因此肚子会膨胀,而非胸部膨胀。为此,吐气时横膈膜将会比平常上升,因而可以进行深度呼吸,吐出较多易停滞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

十种习惯,让女性身体更脆弱

随着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很多人都已经知道治病是门学问,但不知如何就医也有学问。就医对路了,你会很快让医生了解你的身体状况,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断,拿出对症治病的办法。相反,你的不良就医习惯,不仅会引导医生误入歧途,而且还会耽误自己的病情。尤其是现代女性存在的一些不良就医习惯,更须引起重视:

1.忽视健康:在问及是否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时,大多数女性在口头上表示比较关心的同时,坦承关心自己的健康更多的是思想上认为健康对自己比较重要,真正的健康行动,尤其是在无病时的健康投资寥寥无几,甚至没有健康投资的概念。在健康方面的“投资”最多是生病时的医疗费用。况且在很多时候,即使有点小毛病也很少去医院就医,所以在这方面的主动支出是比较少的。

2.拒绝体检:在“你是否注重体检”的问题上,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只参加单位组织的定期体检,而主动去医院做体检者很少。也有部分女士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疾病,用不着做体检。而那些平时小病小恙不断,或有某种家庭病史者,担心一旦在体检中查出什么问题,自己心里难以承受的也不在少数。

3.不遵医嘱:在此问题上,绝大多数的女性都承认自己有时“不太听医生的话”,不按时复诊、不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和接受治疗。而有少数女士认为自己“对疾病高度敏感”,只要医生告诉有“问题”,就会隔三岔五往医生处跑,即使医生明确告知没必要,有时自己也会把医生搞得“很紧张”。

4.就诊过迟:这是女士们的“通病”之一。不少女士认为,就诊过迟主要是因为自己认为“问题”不大,随便吃点药或拖一拖就会好,但更多时候是越拖越麻烦,直到感觉“再拖就要出事”才会去医院。也有个别女士表示是因为经济状况不佳造成的。

5.自作主张:许多女士在就医时方便到私人诊所、不去正规医疗机构求治。这种情况多是女士们自认为是“小毛病”,随便到小诊所打个吊瓶或到药店买点药就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发生的。

6.过分紧张: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老病号”或空闲时间较多的女士身上。出于谨慎和对自己健康的过度关心,每每有病时,她们就会跑了这家医院再到那家医院,而且故意不带病历等资料,然后看看医生们说的是否一致。或者拿甲医生的话向乙医生、丙医生甚至丁医生“求证”,这样跑来跑去,不仅容易贻误治疗,也容易误导医生而导致诊断错误。

7.扎堆看病:这种情况下属于不尊重医生的劳动,侵犯其他病人的隐私权。一些女士就诊时喜欢站在医生旁边,观察医生是怎么给别人看病的,不但给医生带来干扰,而且无形中侵犯了其他病人的隐私权。

8.“粉饰”病情:有些女性往往在就诊时涂脂抹粉,影响医生的正常“视诊”。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即使在就诊时也要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孰不知脸上涂脂抹粉后,反倒会起到掩盖病情的反作用。

9.误会医生:有些女性对疾病治愈的期望值过高,并因此而产生“医疗纠纷”。受医学发展水平所限,目前并非所有的疾病都能治愈。同时由于个体的差异,药物的副作用、手术的并发症在医学上也不可避免。但有的女士“康复”心切,对医生和医院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一旦达不到目的就“不依不饶”。

10.放弃权利:不能正确使用属于自己的“知情权”。发生医疗纠纷或不可避免的并发症时,不按正常程序申述,或者因对病情“不知情”而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