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抑郁症治疗方法有什么

2020-07-14

轻度抑郁症治疗方法有什么:
  轻度的抑郁症除了情绪不是太好以外,可能也会伴随着失眠、躯体不舒服为主要表现,一般还不会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和学习。此时患者可以先进行自我的调整,比如做运动,改善自己的饮食让自己的饮食更均衡,调整作息或者是进行心理治疗或者服用中药调理。
  有研究表明,运动可以让机体产生内酚酞,这种物质会让人有一种欣快感,来改善自己的抑郁的情绪。均衡的饮食比如可以多吃谷类或者是水果、蔬菜,对抑郁的改善也有帮助,现在也有一些肠道的研究表明抑郁的情绪与肠道的菌群也可能有关系,菌群的紊乱可能会影响到自身的情绪。如果改善肠道的菌群,也有利于改善自己的情绪。如果经过运动、饮食的调整或者是作息的调整以外还不能改善,也可以尝试做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选择针灸、中药、中医手段进行改善。如果这些方法手段都起不到改善的作用,建议患者去找专科的医生进行诊治。



轻度抑郁症治疗方法有什么相关阅读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区别

现在的人们都注重身体的健康,吃水果蔬菜要选无毒无公害的,一日三餐要营养均衡,不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可有人们在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却忽略了心理的健康,生活压力增大时不注意情绪的管理就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抑郁症和焦虑症就是最易出现的两种。这两种疾病的症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那我们要如何区分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两种病症的区别。

一、焦虑症
  焦虑症是焦虑性神经症的简称,焦虑症是神经症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以焦虑情绪体验为特征。一般而言,焦虑症患者会无原因的表现出不安或者害怕的情绪,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同样,还包括神经和肌肉绷紧,患者还会通过多动行为表达不安。在临床上,焦虑症可以划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
  二、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烦躁的形式,简单的说也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患者的情绪低落、容易沉默,对自身极度没有信心,患有抑郁症的人大多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值得注意的是,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杀的现象,因此,抑郁症的患者应该主动去看心理医生。抑郁症可以辅导进行有效的治愈,但是容易复发,患者应该放松心情来减轻压力。
  三、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
  1、抑郁症患者也会有焦虑症状,通过沉默来表现,而焦虑症是患者的一种情绪表达,比如害怕、怀疑等。
  2、焦虑症与抑郁症患者的身体动作不同,焦虑症的患者身体和神经相联系在一起,比如呼吸不畅、心跳加快、冒汗等。但是,抑郁症患者的身体状况比较稳定,比如身体疲惫、没食欲等,并且可以掩饰,可让人无察觉。
  3、焦虑症的重点是对没有发生的事情感觉到担心或者害怕等,而抑郁症的重点则是对所有事物不太感兴趣,同时,伴随着不自信的表现。
  总之,焦虑症和抑郁症都存在一些相似的地方,也存在一些区别。如果发现其有心情低落,生无可恋的情况,应该寻找心理医生积极治疗。通过心理治疗来减轻压力,重新获得生活的希望。此外,焦虑症和抑郁症都是心理疾病,但是可以通过药物和述说等方式来缓解这两种症状,同时还要放松心情。

精神抑郁者更易得老年痴呆

阿尔茨海默氏症又称早老性痴呆症,主要病征是记忆障碍,往往逐渐恶化。研究结果显示,精神抑郁者年老后易患阿尔茨海默氏症。

长期承受精神压力可能损害大脑,一些研究者曾猜测,阿尔茨海默氏症导致患者抑郁。科研小组就此对917名退休男女展开追踪调查,调查发现,那些研究初期就表现出较多抑郁症状者患阿尔茨海默氏症风险更高。这些受调查者中有190人后来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

研究者说:“我们认为,抑郁以某种方式损害大脑中被称为"边缘系统"的部分,这正是易遭阿尔茨海默氏症最先侵袭的脑区……这暗示着抑郁实际是阿尔茨海默氏症一种诱因,而非仅仅是这种疾病的征兆。”

脑部边缘系统包括海马体和杏仁核,在人的情感和记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长期抑郁引发的精神压力会导致人体分泌过多的荷尔蒙皮质醇,最终破坏大脑神经细胞“树突”之间的精密联系。“抑郁”指一种长期状态,而非一时心情不畅。

一个荷兰研究小组也在7日出版的美国《神经病学》杂志上撰文说,他们调查了503人,发现其中134名曾因抑郁寻求治疗者患阿尔茨海默氏症风险比不抑郁者高2.5倍。

心理疾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加,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以及重大灾害、经济危机的爆发等,使得国民心理疾患和社会问题日益凸现。

中国心理疾病前三位是抑郁、焦虑和失眠。

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泛,从发育的儿童、成长的青年,到空巢老人;从象牙塔内的大学生、工棚里的农民工,到白领、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各阶层的人都面临着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已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排名中国疾病总负担之首,约占20%。每年约有160万人因心理问题引发社会问题,甚至构成犯罪,社会危害很大。

心理问题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个人认为主要为“六大缺失”。

一、轻松感缺失 呈现普遍紧张焦虑状态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竞争面前,人们心理放松、宣泄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少,无法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据《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一项以网络上100万上班族为基础的调查中,61%的人感到压力较大,近2/3的人产生职业倦怠。尤其在警务、医护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抑郁。

 二、公平感缺失 呈现群体心理失衡状态

由于当前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用、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往往在比较中产生相对剥夺感和失衡心理。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给公众,造成很多人的心理失衡。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

三、安全感缺失 呈现公众信任危机状态

在社会转型期,几十年来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一下子发生了急剧变化,使得人们对未来的安全预期缺乏、对未知的担忧恐惧、对变化的心理准备不足和对多元化的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信念和诚信危机。近年来发生的瓮安、石首等地的群体性事件,都有着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社会心理背景。

 四、幸福感缺失 呈现精神空虚迷茫状态

2006年对北京白领阶层社会调查显示,认为与过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离婚夫妻中,81%是因感情折磨而存在心理问题。这说明,当追求和拥有财富不再只是满足生活的必须,而是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和炫耀时,精神就会更加空虚、痛苦和迷茫。比如,近年来屡屡曝光的演艺明星吸毒、同性恋,就是追求病态精神刺激填补自身空虚心灵的例证。

五、归属感缺失 呈现社会边缘人群状态

人口流动范围加大,生活环境变化加快,加之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都会使人们增加更多的社会陌生感,带来归属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孤独感、无助感。特别在一些发展较快城市,生活着很多被高就业门槛和高生活成本边缘化的“社会隔离”人群,或称心理“无根”人群,他们的存在和不断扩大,对城市而言是潜藏着一定风险,易使一些负面情绪蔓延,甚至危及社会秩序和安全。

 六、同情感缺失 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

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常因“羞耻感”而不能及时就医,延误了诊治。而且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也导致了心理精神疾病复发率增高。

抑郁性疾病的四个基本类型

1、伴有轻度焦虑的抑郁性疾病

在此组中的轻度抑郁疾病被称作“适应障碍”或“情境性反应”。如考试失败后出现抑郁,这些通常在2-3周内就会消失。这里所说的抑郁无论躯体还是心理上的症状和体征都是轻度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其中许多病人可能同时伴随焦虑症状。焦虑病人病情未得到缓解时也可能变成轻度抑郁。

治疗这些轻度抑郁患者可以通过讨论问题的心理学方法和使用抗抑郁剂。有时也必须使用镇静剂或抗焦虑剂。对于轻或中度病例,在症状消失后至少还要继续服用抗抑郁剂三个月。

2、严重抑郁疾病——精神病性抑郁

常表现为极少说话,存在妄想或幻觉,自杀观念或企图,体重严重减轻。病人可能会感到一些不真实的事情,“疯子”的一面变得更加明显。尽管它是以抑郁这种情绪问题出现的,但已经演变成了“疯子”的类型或精神病性类型。精神病性抑郁有以下严重的形式:

(1) 重度抑郁疾病——单次发作

(2) 复发性重度抑郁疾病,如重性抑郁反复性的背景

(3) 躁狂-抑郁性疾病的抑郁相

躁狂抑郁性疾病是一种不寻常的疾病,患者在某些阶段(可能有几天)变得恰恰相反-异常的心境高涨,此时称为“躁狂”。这一突然的改变不是恢复了正常,而是转向了另一个不正常。事实上它是通过无意识的“伪装”来消除抑郁的心理方法,而现实中他根本不是这样。从极度高兴到极度忧伤的波动性类型被称作“双相”的“躁狂-抑郁”障碍(两极,一上一下)。患者可能在同一阶段出现躁狂或抑郁。躁狂本身则很少单独重复发生。 作为精神病的精神病性抑郁和躁狂,最好在急性期要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有三环类、四环类、单环类抗抑郁药以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赛乐特。

心理治疗:在重性精神病性抑郁的主要症状被控制之后,需要对“丧失”或其他的情绪问题进行治疗。心理治疗通过讨论、支持和帮助等方法来克服对“丧失”的情绪反应,这是一个难点。

因为复发频繁,对躁狂-抑郁障碍的治疗通常要持续许多年,甚至有些病人需要终生治疗。对精神病性抑郁单次发作的治疗需要至少持续1年。

3、非痛反应

爱人、亲属或亲密的朋友的死亡经常会导致严重的丧失感和忧伤。对亲友死亡这种丧失的反应称作“悲痛”。悲痛反应(或称忧伤反应)是生活中的正常反应。悲痛有如下几个阶段:首先出生震惊和不相信某人已真正去世的感觉,伴有哭泣和抑郁。其后是愤怒,因为有关人员没能竭力挽救亡者而生气,愤怒甚至会针对死者,因为他/她的去世造成自己的烦忧。几周或几个月后悲痛反应慢慢减弱,接受了失去的现实。正常的悲痛只需周围人的支持而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如果发现克服悲痛很困难,那就需要得到来自医生的额外帮助了。

4、其他抑郁疾病

抑郁性反应或抑郁性疾病也可发生在:母子分离、患有严重疾病如癌症时、因治疗某种躯体疾病或重大手术之后定期服用某种药物之后。治疗这些类型的抑郁通常需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而且首先需要抗抑郁剂治疗。

亲近大自然可助降低抑郁风险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漫步大自然明显有利于精神健康,可帮助降低抑郁症患病风险。这一发现为缓解城市化对人精神健康的负面影响提供了一个途径。

随着城市化发展,包括抑郁症在内的精神疾病患病率明显增长。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进行的这项新研究旨在探明接触大自然与精神疾病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研究人员让两组健康的研究对象散步一个半小时,一组是在长有橡树和灌木的草地上,另一组是在交通繁忙的城市道路上。在散步前后,研究人员测量了他们的心率和呼吸频率,并扫描了他们的大脑。

研究发现,自然环境下散步后大脑前额皮质区的神经活动减少了,而城市环境下的散步则没有这种效果。前额皮质区是抑郁性沉思时大脑最活跃的部位,这一区域的神经活动被认为与精神疾病患病风险有关。

研究人员说,这一发现说明亲近自然的确会对情绪调节产生影响,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大自然能让人心情愉快起来。

研究人员指出,城市规划者有必要认识到接触自然与精神健康之间的关系,在城市环境中保留一些自然区域,可能有利于居民的精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