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图片-故事

2019-08-20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安蛔止痛。

【乌梅的药名】

乌梅

【乌梅的别名】

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梅实、黑梅、熏梅、桔梅肉。

【乌梅的药性】

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图片-故事

乌梅

【乌梅的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大剂量可用至30g。外用适童,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乌梅的使用注意】

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图片-故事

乌梅

【乌梅的应用】

1.肺虚久咳  本品味酸而涩,其性收敛,入肺经能敛肺气,止咳嗽。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可与罂粟壳、杏仁等同用,如一服散(《世医得效方》)。

2.久泻久痢  本品酸涩入大肠经,有良好的涩肠止泻痢作用,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可与罂粟壳、诃子等同用,如固肠丸(《证治准绳》)。取其涩肠止痢之功,配伍解毒止痢之黄连,亦可用于湿热泻痢,便脓血者,如乌梅丸(《圣惠方》)。

3.虚热消渴  本品至酸性平,善能生津液,止烦渴。治虚热消渴,可单用煎服,或与天花粉麦冬人参等同用,如玉泉散(《沈氏尊生书》。

4.蛔厥呕吐腹痛  “蛔得酸则静”,本品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为安蛔之良药。适用于蛔虫所致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证,常配伍细辛、川椒、黄连、附子等同用,如乌梅丸(《伤寒论》)。

此外,本品炒炭后,涩重于酸,收敛力强,能固冲止漏,可用于崩漏不止,便血等;外敷能消疮毒,可治胬肉外突,头疮等。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图片-故事

乌梅

乌梅的故事

乌梅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实,经烟火熏制而成。若用青梅以盐水日晒夜浸,10日后有白霜形成,叫做白霜梅,其功效类似,宜忌相同。乌梅中含钾多而含钠较少,因此,需要长期服用排钾性利尿药者宜食之;梅子中含儿茶酸能促进肠蠕动,因此便秘之人宜食之。梅子中含多种有机酸,有改善肝脏机能的作用,故肝病患者宜食之。梅子中的梅酸可软化血管,推迟血管硬化,具有防老抗衰作用。

用乌梅制成的酸梅膏是夏季消暑和解渴的佳品,它历史悠久,单是作为京城传统饮品就至少有二百年以上历史。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用梅子提取酸味作为饮料。民间传说,真正意义上的加入各种配比的酸梅膏是朱元璋首创的称帝后仍然对酸梅膏情有独钟。清朝时,酸梅脅风行于宫闱,其中特别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当时御茶坊的酸梅,化痰散瘀的桂花、滋养肌肤的甘草,降脂降压的山楂,益气润肺的冰糖一并熬制。后来酸梅膏的配方流出宫中,才为广大平民百姓所熟知和喜爱。时至今日,酸梅膏的饮品已经有瓶装的酸梅膏、用于冲泡的速溶酸梅晶、稀释后饮用的酸梅膏等。

相关方剂

乌梅丸

安蛔止痛。

乌梅丸

缓肝调中,清上温下。

相关偏方验方

乌梅砂糖汤

硫黄中毒。

防风乌梅汤

小儿荨麻疹。

乌梅浸剂

白癜风。

复方乌梅酊

寻常疣。

乌梅膏

适用于银屑病。

相关食疗

乌梅肉

乌梅以“酸入肝”著称,具有“和肝气,养肝血”的功效,还能加强肝脏的解毒能力,进而达到...

麦芽乌梅饮

梅子含有丰富的柠檬酸与苹果酸,柠檬酸能促进肠胃蠕动,增进食欲,消化蛋白质。

乌梅茶

清热祛暑,生津止渴。适用于心热烦躁、消渴欲饮、舌红绛、苔黄燥等症者。

乌梅丸

治大便不通。

乌梅汤

治伤寒头痛,疗效显著。

相关茶方

玉竹乌梅茶

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乌梅陈皮茶

燥湿健脾,行气和胃,开胃消食。适用于湿滞脾胃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

黄连乌梅茶

清热除烦,适用于心火热盛、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者。

乌梅茶

开胃生津,増强食欲。

乌梅茶

此茶益气养阴,生津止渴。用于口燥、烦渴欲饮、神疲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