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2019-08-18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平喘,利水。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哮喘。炙麻黄润肺止咳。

【麻黄的原文】

麻黄(1),味苦,温。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2),发表出汗,去邪热气(3),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一名龙沙。生川谷(5)

【麻黄的注释】

(1)麻黄:《证类本草》原在中品,但本条文中无“补虚羸”,而有“除寒热,破癥坚积聚”等语。故移入下品。

(2)疟:《大全》作“疟”。

(3)邪热气:《御览》作“热邪气”。

(4)破癥坚:《御览》作“破坚”。

(5)生川谷:《证类》、《孙本》无此文,据《御览》补。

【麻黄的译文】

麻黄味苦,性温。主治外感风寒之邪、头痛、温疟,有解表发汗、祛邪除热的作用,可止咳定喘,治疗恶寒发热,消散腹中肿块及邪气郁结的情况。又叫龙沙。

【麻黄的形态分布】

2-19草麻黄

麻黄科草麻黄。小灌木,草本状,高20?40cm。木质茎棕色,短小;小枝细长圆柱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直径约2瓜m,节间长2?6cm,节明显。膜质鱗叶,生于节上,2裂(稀3),裂片锐三角形。雌雄异株;雄球花有多数密集的雄花,雄蕊7?8枚;雌球花单生于枝顶,上面一对苞片内有雌花2朵,珠被先端延长成细长筒状珠被管。球果红色;种子2粒。花期5月,果期7月。主产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等省区。生长于干燥高地、山冈、干枯河床或山田中。药用部位为茎。秋季采收。

2—20木贼麻黄

麻黄科木贼麻黄。直立灌木,高达1爪以上,多分枝,直径1.5?2.5mm,无粗糙感,节间短而纤细,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叶上部约1/4分裂,裂片2(稀3),呈純二角形,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掠红色至掠黑色。雄花序多单生,或3?4集生于节上,苞片3?4对,基部约1/3合生;雌花序单生,常在节上成对,苞片最上一对约273合生,内有雌花1朵。雌球花内有种子1粒。花期6?7月,种子成熟期8?9月。主产于甘肃、新疆、四川西部。生于干燥山地,多在悬崖峭壁之处。药用部位为茎。秋季采收。

【麻黄的药材特征】

2-21麻黄、麻黄咀

药材细长圆柱形,直径1?2cm,有时带少量木质茎。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棱线,粗糙。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鱗叶,裂片2,先端反曲,基部筒状。质轻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气微香,味微苦涩。

饮片:长1.5cm左右的横切段,黄绿色。断面略呈纤维性,外圈绿黄色,中央髓部暗红棕色。炼蜜炒后为蜜炙麻黄,深黄色,显黏性,味微甜。

【麻黄的附方】

1.麻黄汤:治伤寒表实证,头痛,发热,恶寒无汗为主症诸症。麻黄150克(去节),桂枝100克(去皮),甘草50克(炙)杏十二70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9升,先煎麻黄,减2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5升,去滓,温服800毫升,覆取似汗,不需啜粥。(《伤寒论)

2.麻黄附子汤:治水肿脉沉属少阴者。麻黄150克,水7升煮去沫,入甘草100克,附子炮1枚,煮取2.5升,每服4克,日二服取汗。(《金匮要略》)

3.治产后腹痛,血下不尽。麻黄去节为末,酒服1勺,日二三服,血尽即止。(《子母秘录》)

相关方剂

麻黄方

AB(慢性荨麻疹)。

浮萍麻黄汤

疏风清热,消疹散邪。

麻黄附子细辛汤

解表助阳。

射干麻黄汤

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厚朴麻黄汤

散饮降逆,止咳平喘。

相关偏方验方

麻黄萝卜蜂蜜饮

发汗散寒,止咳化痰。适用于风寒咳嗽。

车前子麻黄汤

宣肺利水止咳。适用于支气管炎咳喘。

麻黄茱萸芥子方

散寒平喘。适用于寒性哮喘,一般10~15日可显效。

麻黄生姜外敷方

温经散寒。适用于寒性哮喘。

柴胡麻黄汤

天行赤眼(红眼病)。

相关食疗

麻黄萝卜汁

对风寒犯肺型慢性支气管炎尤佳。

天麻黄芪炖鸡

适用于低血压眩晕。

麻黄连翘赤豆汤

解毒利湿,祛风清热。适用于外感风邪所致的风疹、皮肤湿热疹毒、湿热壅滞的水肿等。

公藤麻黄酒

祛风湿、止痹痛。适用于风湿痹痛、风邪偏重,症见肌肉、筋骨、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痛处肿...

麻黄梨

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的初期和痉咳期病人,也可用于小儿支气管炎咳嗽。

相关茶方

麻黄解表茶

发汗解表,平喘,利水。适用于外感风寒后的无汗咳喘、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

麻黄茶

发汗解表,止咳平喘。适用于外感风寒后的身疼腰痛、发热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