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中药特性和附方

2019-08-18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防风的原文】

防风,味甘,温。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一名铜芸。生川泽。

防风中药特性和附方防风

【防风的注释】

[1]味甘温:《本草经解》作“气温,味甘,无毒”。“温”字后,《纲目》、《孙本》有“无毒”二字。《证类》对“无毒”二字作黑字《别录》文。

[2]恶风,风邪:《御览》无此四字。

[3]痹:《纲目》、《本草经解》、《徐本》、《御览》作“痛”。

[4]烦满:《纲目》、《草木典》注为《别录》文。《本草经解》脱“烦满”二字。《御览》在“无所见”之后。

[5]一名铜芸:《本经疏证》注为《别录》文。

防风中药特性和附方

防风

【防风的译文】

《本经》说:防风味甘,性温,无毒。它能治疗各种厉害的风症。它能解除头风眩痛、风邪侵体、目盲不能视物、风行周身、骨节疼痛、胸胁烦满等症状。

【防风的形态分布】

1-113防风

伞形科防风。多年生草本,高达80cm。根直而长,茎基密生褐色纤维状的叶柄残基。茎单生,二歧分枝。基生叶有长柄,二至三回羽状分裂。顶生叶具扩展叶鞘。复伞形花序,伞幅5~9个,花梗4~9枚,花白色。双悬果,分果有棱。花期8~9月,果期9~10月。主产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野生于丘陵地带山坡草丛中。药用部位为根。春秋采挖。

防风中药特性和附方

防风

【防风的药材特征】

1-114防风 防风片

药材

长圆柱形,下部渐细,长15~30cm,直径0.5~2cm。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环纹上有棕褐色毛状残存叶基。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裂隙。气特异,味微甘。

饮片

厚片,直径0.5~2cm,厚2~4mm。外皮灰棕色,粗糙。横切面有裂隙,皮部浅棕色,散布黄棕色油点;木质部浅黄色,形成层环棕色。

【防风的附方】

1.治自汗津津,流汁不止:把防风碾成末,用浮麦汤送下,每次服10克。

2.治偏正头风作痛:防风、白芷等份制成末,炼成弹子般大小的蜜丸,每次嚼1丸,用茶送下。

3.治妇人非经期阴道大量出血(独圣散):用防风去掉芦头,烤红后碾成末,每服5克,和以面糊,用酒调服,或者是把末放入面糊、酒中一同服下。此药屡经效验,不可等闲视之。

相关方剂

黄芪防风饮子

清热泻火,明目祛翳。

防风通圣丸

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大防风汤

补气血,益肝肾,祛风湿。

防风二皮汤

祛风止痛。

防风汤

发表祛风,补气养血。

相关偏方验方

防风散

附子中毒。

防风乌梅汤

小儿荨麻疹。

荆芥薄荷防风方

疏风清热,泻火解毒。适用于细菌性结膜炎。

柴胡防风汤

风木之邪所致风气霍乱,头痛身热,上吐下泻,心腹绞痛,甚则转筋。

防风丸

风入胞门,崩漏下血,色清淡者。

相关食疗

苡米防风茶

祛风除湿、通经宣痹。适用于风湿侵及经络而引起的肢节沉重作痛,甚至微肿发热。

防风粳米粥

祛风解表。适用于骨节酸楚、风寒湿痹及风寒感冒、肠鸣腹泻。

生姜防风粥

熄风除湿、解表散寒。用于皮肤瘙痒、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的辅助治疗。

防风红枣生姜汤

对风寒型皮肤瘙痒症尤宜。

人参防风猪腰粥

益气补肾通阳。适用于中耳炎。

相关茶方

荆芥防风茶

疏风散寒止痒。

薏米防风茶

清热利湿,止痛,解表祛风。

羌活防风茶

祛风除湿。